道教修行四要素——法财侣地

时间:2024-03-20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108

作为有神论宗教,道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即“神仙可学”。人人皆含道性,皆具备修真的潜质,历代得道祖师就是最好的示范:学习神仙是可以成为神仙的。

所以哪个修行人不想得道成仙呢?这就不仅要有修行目标,还要有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古人认为修行有四个要素是非常重要的,是学道者修行有成的基础条件,将其总结为——法财侣地。

法:明师传正法

修行要依法而修,而法来源于师,得明师真传才是正式入道修行的起点。

道教正法有一个特点,就是无法自学,“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师传莫强猜”,自黄帝问道广成子以来,正统道教法脉都是在师徒间传承。

道教传承是以大道为本,师父教授弟子道经道法称为“传”,弟子接受师父的教导称为“承”,师传徒承故称“传承”。道教拜师和学手艺拜师还有不同,在道教里拜师是经法传递,慧命相传的关键,不仅仅是饭碗那么简单。

然而自古以来,大道难闻,真师难遇,许多学道者第一步就走错了路,甚至耽误终身,令人叹息。萨守坚祖师在《雷说》中写道:“不遇至人删繁削冗,指玄示要,虽皓首穷极,吾知其无所入矣。深可痛哉。”

想要得遇明师,既容易又很难。有时机缘一到,自然就入门了。若机缘未到,则当继续保持至诚求道之心,修身养性,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智慧来分辨真伪。

图片

财:财源助修行

俗话说:无财不足以养道,没有真正成就之前,物质基础也是修行的必备因素。

很多人认为既然悟道修行,道士就不该贪恋黄白之物。诚然如此。与世人所着重者不同,对于修行人而言,财只是工具而非目的,是用于求师访道、供养父母亲人的资粮。

道教讲究“我命在我不在天”,没有条件也可以创造条件,在求财方面,历来是凭本事吃饭。道门五术“山医命相卜”,参天地之理,通造化之玄,既是修行悟道、积功累德的道法,也是道士获取报酬的途径。

当年萨守坚祖师前往龙虎山访道,半路就钱财耗尽,幸而心诚感天,得遇真师传法,习得咒枣术,用经过咒祝的大枣给人治病,治愈极多。萨祖咒一枣只取钱七文,每日咒百余枣,但自己只取七十文,其余皆施给穷人。萨祖“施财合药济群生”的修行境界,堪称后世弟子之楷模。

除了金钱外财,还有内财之说,即修行者自身所具备的资本,包括身体健康情况、天赋领悟能力等。修仙学道,是大英雄之事业,只着眼于外财而疏忽于内财,鲜有成功之可能。

侣:道侣共精进

《礼记》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一个人可能走得更快,有人同行才能走得更远。

真正的修行人不一定合群,也不一定朋友很多,但肯定都想拥有道侣,道侣是修行中的重要辅佐。修行当中难免遇到种种障碍,如身体障碍、内心障碍等,遇到之后,道侣可以帮助化解。修炼到特殊阶段时,如打坐入定、元神出窍等,也需要有人护持,道侣是可以托付性命的生死之交。

所谓道侣,不拘男女长幼,重在志同道合,可以互帮互助,共同精进。同门师兄更容易成为道侣,既有同门之情,又因彼此学习的功法相同,方便切磋探讨。至于夫妻,多年相处早已达成心灵默契,如果志向相投,也可以成为最好的道侣。

外财还相对容易得到,而侣非知音莫属,非缘分至深者不聚,其实比较难寻。故而上阳子曰:“求财求侣炼金丹,财不难兮侣却难。”

图片

地:场地安身心

古时道观多建在名山大川、洞天福地,就是为了有一个灵气充裕、安定身心的修行环境。

修行环境包括社会、地理、人文等,在有序的社会环境、适宜的修行场所,以及和谐的人文关系中,身心自然也会安定,利于踏踏实实去修行。

古人经常云游,一方面是为了访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寻找一个灵气充裕的修行之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同的地,气脉不同,对人的影响也不同。好的风水无论对身体能量的补充,还是对心情的滋养也就都不一样,优胜的天地场地对于修行是有力的助缘。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当代不乏居于城市之中的修行者,若能常常身心清静,修行之地就没那么重要了,随处皆可是道场。身在喧嚣之境本身也是一种试炼,面对这样的环境依然能坚定道心,置心一处,则身在闹市却犹如处于静室。

总之,闻道已难,行道更难,若能聚齐修行四要素,实乃大福报者,当倍加珍惜,精进修行,否则“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

文字编辑/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