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吃的中成药之一—乌梅丸

时间:2024-05-19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1521

乌梅丸出自我国中医经典《伤寒论》厥阴病篇,开始是作为治疗蛔厥之病,是方剂学中驱虫剂的代表方。后世在此方主治蛔厥的基础上,用于其他厥阴病症。

乌梅丸,适应于脏寒,蛔上入膈,烦闷不安,手足厥冷,得食而呕,腹痛,吐蛔,时发时止,或久痢不止。

接下来咱们先认识组成乌梅丸的十味中药。

第一、乌梅

乌梅出自于我国中医经典《神农本草经》,具有:敛肺涩肠的功效,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并且《本草纲目》还记载了:“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而且在《本草求真》之中也记载:“乌梅酸涩而温,入肺则收,入肠则涩”。

第二、附子

附子出自于我国中医经典《神农本草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肾阳虚衰,虚寒呕泻。

第三、细辛

细辛出自于《神农本草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痰饮咳喘。细辛虽然毒性非常大,但是记载的经典还是非常的多,例如《本草别说》就记载:“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并且《本草汇言》也记载:“细辛,佐姜、桂能驱脏腑之寒,佐附子能散诸疾之冷。”

第四、干姜

干姜出自于中医经典《神农本草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呕吐腹泻。同时在《本草求真》记载:“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

第五、黄连

黄连出自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呕吐,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悸不宁。

第六、当归

当归出自于我国中医经典《神农本草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血虚血瘀,虚寒腹痛。

第七、蜀椒

蜀椒就是花椒,出自《神农本草经》,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并且《本草纲目》也记载:“椒,纯阳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水肿泻痢;入右肾补火,治阳衰溲数,足弱,久痢诸证。”

第八、桂皮

桂皮出自《本草经集注》,具有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的功效。

第九、人参

人参出自于《神农本草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的功效。用于:体虚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咳喘。

第十、黄柏

黄柏出自于我国中医经典《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

图片

乌梅丸的治疗功效:

一、治疗伤寒之厥阴证: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

临床中凡遇到既有寒又有热,既有虚又有实,既有表又有里以及不能明确定位是表还是里的病症,多从厥阴病论治,所以厥阴病在临床中很常见。

厥阴病是一个半表里、半虚实、半寒热以寒以虚为主的病,病机为“上焦热+中焦虚+下焦寒+上逆”,病程中可见厥热往复。

1、“消渴”:寒凝肝经,肝经不畅,心血得不到肾水救济,心火亢于上,肺叶受熏,上焦火重,故而多饮,形成上消。

2、“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撞者,寒邪受肝气升发撞心所致;疼者,心包受寒,寒性收引,不通则痛;热者,心火无肾水相济,心火独盛。

3、“饥不欲食”:饥者,心火下移于胃,胃火亢盛;不欲食者,肾阳被寒邪所伤,不能温养脾阳,脾气不升,故不欲食。

《金匮要略》开篇讲到:“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而乌梅丸中用大剂乌梅为补,助以焦苦之黄连,配人参甘益而调之。恰是“肝病治法,悉备于乌梅丸之中也”。

方中乌梅味酸入肝,大补木气;附子、蜀椒、细辛,温散少阴之寒;黄连上清心火之亢盛;黄柏下制诸温肾药之燥热;当归养肝血而润肝燥;肝木有乌梅之补,有肾水之暖,有当归之润,则厥阴之证得解。脾得人参、干姜之助,得肾阳之温煦,脾阳自然旺盛。桂枝取其温通经脉,散心包之寒,解“心中疼热”之“疼”。

从上可以看出,乌梅丸所治之厥阴证其实就是解肝脏“上受心火之煎熬,下受肾水阴寒之入侵,肝经上热下寒,形成肝木枯寒同时伴有脾肾阳虚、心肺火亢”的证候。

第二、治疗脏寒蛔厥证

蛔的特点是得酸则静,意思是蛔遇酸就安静下来了,不再躁扰了。它的病机是肠道虚寒,蛔虫上扰。

蛔虫又有两个其他的特点,一是它体温低寒,有是喜温避寒的习性;二是喜欢钻孔的习性。

我们先说下喜温避寒,病人肠道虚寒就不适合蛔虫生存了,它遇寒则动得温则安,当肠道虚寒后蛔虫就上窜、上扰。现在肠寒胃热它就往上走,往上走可能就到了胃里边,到了胃里边扰动就会出现脘腹阵痛,胃气会上逆,伴有烦闷、呕吐,严重了还会出现吐蛔虫。

乌梅丸这个方子里面特别重用乌梅,乌梅作为君药的量非常的大。在炮制乌梅丸时要把乌梅泡在醋里泡一宿,就是为了增加它的酸度,来治疗脏寒蛔厥症。

第三、治疗久泻久痢

乌梅丸主治的是脾胃虚寒,肠滑失禁,气血不足,还有湿热积滞未去的寒热虚实错杂的久泻久痢。

从乌梅丸的组方看,乌梅味酸能够涩肠止泻;蜀椒、细辛、附子、桂枝、干姜能够温补阳气人参益气养血,当归行血。

乌梅丸一般空腹服用,每天服三次,后面可以逐渐加量,根据自己的医嘱来服用。

为什么说乌梅丸应该是很难吃呢?是因为它又酸、又苦、又麻、又辣。酸是因为方中主药是中药里最酸的乌梅,能占乌梅丸的四分之三左右,并且还要醋泡上一晚,去核后蒸了再用;苦是因为里面有最苦的黄连,和比较苦的黄柏;而麻味归功于花椒,专门选择颗粒饱满花椒粒,略炒出麻香才能组方使用,另外还有麻味药里面名列前茅的细辛;辣味是因为方子中的干姜。单从上面的炮制方法就可以看出乌梅丸是多么的难吃了。

文字整理/华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