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符渊源出于何方

时间:2024-05-22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766
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量传统文化因素。道符作为道教三大秘术之一,地位举足轻重,其作为道教独特的文化载体,起到了延续道脉、沟通道与民众、社会、历史、文化、自然联系的作用,故有“无符无咒不成道”之说。但因为道符的秘传属性,再加上道符本身奇异的样式和神秘的内涵,始终遮挡着一层神秘面纱,使得人们对它了解甚少。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道符产生的渊源。

道符这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对道教正式形成之前的巫觋文化、方术、图腾崇拜等的继承发扬的结果。正如《周末学术史序》中所说:“秦汉以降,术数家言与儒道二家相杂,入儒家者为谶纬,入道家为符篆。”那么何者为“符”呢?《说文解字》认为:“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从竹付声。”从字面意思看,符的本义是指能与之相契合、取得信用的凭证。更为周详和有价值的信息从段玉裁的注中获得,段注中指出,符本是出入门关时的一种凭证,所谓:“符节者,如今宫中诸官诏符也。”
图片
到汉孝文帝时符演变为朝廷发放给官员的一种地位和权力的象征物,“始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兵符,在特别注重祭祀和战争的古代,只有领兵将领所持之符与中央所存之符相合才能获得调动管理军队的权力,符之所至,具有同皇帝一样的至高权威性,正如段注中张晏曰:“符以代古之圭璋,从简易也。”
与人间自上而下的皇帝权力象征形式相呼应,道教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一套与之相似的权力等级体系。虽然道教宗派繁多,各派都有自己的创教初神,但各派公认的最高神祇只有“一炁化三清”的元始天尊、道德天尊和灵宝天尊三位。道教认为所有经书都是三清亲授,道经代表了三清尊神的最高权威,具有如同人间帝王诏令一样的神圣性。《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中云:“天尊仰面含笑,有青黄赤三色之然,从口中而出。光明彻照,十方内外,无幽无隐,一切晓明。金书紫字,玉文丹章,文彩焕烂,在三炁之中;三八景神,二十四真,各从千乘万骑,在空玄之上,辅卫灵文。诸天日月,流洒华光,众津交灌,飞香八缠,万圣称庆,一时礼真。”
作为道教统摄鬼神世界的主要法术之一的道符,更拥有绝对的权威力量,正如《灵宝玉鉴》中所说:“在昔皇人按笔,八角垂芒,曰凤篆龙章,曰金书玉字,皆上古天人之法制也。所谓符者,以合其妙;篆者,以纪其功;简者,以格其言;诰者,以出其令。是皆法元始之祖然,合灵宝之妙光,以会灵箸。”道符之所以有如此神奇的功效,是因为书写道符的文字符号皆是由元始之炁形聚而成,其能于一点灵光之中,映照出“道”的最高旨向,处大化无形之中,贯通天人之际。
图片
道符上通常刻有文字图案或者其它符号,其中以文字为主,如《说文解字注》段注中的“竹使符”就刻有篆书。这种符中之符现象是与古代的文字崇拜观念密不可分的,许慎所谓:“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道教中关于符篆出于“黄帝云篆天书”的说法与之特别相似。据传黄帝观象于天,发现云气有变化万千的不同形态,于是遂作与古篆籀体相似的“云书”,以明天地之象。后世道教中人将“云书”作为一种神秘的降受符号形式,赋予了道符的形式和意义,所谓:“在昔龙汉祖劫,梵清景三炁,初分五文,开廓元始上帝,乃命天真按笔模写其文,结为云篆。于是分符章经道籍而成书。上秘天宫,下镇海岳。中古而降,天不爱道,流传人间。故符篆为天之约信典籍而通乎鬼神者也。”
综上所述,如果从表面看,道符只是一种简单易了的书画过程,只是增加了一些宗教仪式,更具神秘气息。然而实际上,这种看似平常的仪式活动中却蕴含着极其微妙的宇宙观念,也是道教用以沟通天地神明的重要支撑。作为修行之人,务须对符中奥义深入理解,方能心神相通,行法有灵。

文字整理/华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