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济世的重要载体-道符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对道符的功能进行了概括,即“执符把箓,保国救民。上游上清,出入华房。八维之内,细微之中。下镇百灵,中华绛宫。运行五气,混合万神。十转回灵,万气齐真。真道贵生,无量度人。”
最早描述道符神奇功效的传说可追溯到黄帝和西王母,《龙鱼河图》中有:“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梦西王母遣道人,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西王母授符与黄帝持符打败蚩尤的传说无疑增加了道教道符的权威和典范。
道符所具有的功能源自于古时候的桃符之说,据说桃树乃为西方之木,为五行之精,故称其为仙木,因其气味难闻,所以就用它来厌伏邪气,驱制百鬼。《后汉书·礼仪志》中明确记载:“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将书有文字的桃木板钉在门上来驱邪避恶,这便是现代传统文化中贴门神的前身,如今社会中仍然流传着桃木可驱鬼辟邪的说法。葛洪在《抱朴子内篇﹒登涉》篇中列举了五种《入山符》,并解释说:“上五符,皆老君入山符也。以丹书桃板上,大书其文字,令弥满板上,以著门户上,及四方四隅,及所道侧要处,去所住处,五十步内,辟山精鬼魅。户内梁柱,皆可施安。凡人居山林及暂入山,皆可用,即众物不敢害也。”
道符与世间的兵符相比,二者都是统摄他者的权威象征,都有号召他者听命于己的神奇效果。细而究之,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的差别,兵符的效用是现世的,拥有者便是它的掌握者;道符却是超越的,其核心是法师的书符过程,没有这一重要环节,即使拥有再多的符也是无济于事。
要想使道符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严格遵循道符在书写过程中的规范和要求,《灵宝玉鉴》卷十八中就有对“书符式”的详细解说,指出在书符之前先要拜章告文,即对上天神灵作一书面报告,告知书符的原由和目的;其次是书符过程中要行步罡踏斗仪式,即按照规定的程序在地面上行走北斗七星的分布图;第三是叩齿掐诀,上下齿相互叩击,并用大拇指按住掌上的十二诀位;最后是焚香念咒。
除了对书写道符环节的规范之外,对于书写者法师也有十分严格的要求。《道法元会》说:“师曰:符者,阴阳契合也。唯天下至诚者能用之,诚苟不至,自然不灵矣。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精精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对。”
书符法师必须是经过长期的修炼,对高妙之道有着深刻地领悟,心怀至诚之意,所书之符才会灵验。道符之所以能够成为沟通人神鬼之间的有效媒介是因为书写道符的法师,道符本身和宇宙天地三者之间所具有的精、气、神相互融会贯通,契合为一,道符乃集人之灵性、神之威严、天地之精神于尺寸纸墨之间,犹如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磁场效应,以此号召鬼神,鬼神自然回应。
萨祖有云:“一点灵光即是符,世人枉费墨和朱。”符的本质是联结人与神明之间的纽带,只有拥有正规的法脉传承,深厚的内修基础,才能制作出功能强大的道符。否则只能称为画作,充其量只是好看而已,发挥不出任何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