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经之前为何要“净口”?
在道教中,《净口神咒》是道教法事活动常用“八大神咒”之一,也是《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中的一部分。这篇咒语虽然简短,但却具有神奇的作用。可以净化口腔,使口气清新,同时也能净化心灵。净口神咒通常在净心神咒之后念诵。心神若是不静,口神也不安;故而,先净心,再净口,引气入心。
在世俗社会中生活,难免会妄言他人之过,甚至是口出污秽,诅咒谩骂。平日吃东西,口中难免腥膻秽臭,所以在持咒前,可先用水漱口。念诵《净口神咒》,可以使人口部诸神归位,消除口业,涤除浊气,通过吞服津液,使气通顺,有助于修行者入静。
净口神咒
丹朱口神,吐秽除氛。
舌神正伦,通命养神。
罗千齿神,却邪卫真。
喉神虎贲,炁神引津。
心神丹元,令我通真。
思神炼液,道炁长存。
“丹朱口神,吐秽除氛。”
“丹朱”,即口神(《黄庭内景玉经》)。人的嘴唇若为丹朱之色,即红而鲜,是健康的颜色。故而其神,丹朱也。 “吐秽除氛”意即吐故纳新,呼吐污浊之气于外,吸引清新之气于内。吐纳之法有嘘、吹、呵、呬、呼、嘻六字诀。《抱朴子内篇》曰:“明吐纳之道者,则曰惟行炁可以延年矣。”《太平御览》云:“真人、道士常以吐纳以和六液。”
“舌神正伦,通命养神。”
《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云:“舌神通命字正伦。”注云:“咽液以舌,性命得正其五味,各有伦理。”同时,在修行中舌还有一个作用,便是舌顶上颚,搭上天地桥,作为过渡的桥梁,让周天之气能够感通循环。“通命养神”,通宿命,静养元神。以丹道而言,能通命者保精,养神者炼性。
“罗千齿神,却邪卫真。”
“罗千”即齿神。罗者,排列;千者,多也。牙齿要多多地排在那里才好。道教认为牙齿坚固,能摧万物而食之,可使邪魅不能侵犯,真神得到保护。
“喉神虎贲,炁神引津。”
“虎贲”即喉神。虎贲,在古代是国王的护卫。而人体的咽喉部位,就如同虎贲一样重要。现代医学也证明,扁桃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前线。流感时节,中招的先兆通常是扁桃体发炎。“结喉,一名金楼,一名重楼,一名三思台,神有十二,亭长真人在其内,主通上下炁也。”意为修炼之时要掌握和运用神、气、津,以达到上下通畅。在念到这句语时,通常口中会自然生津,可在“气神引津”时吞下。口中之液为玄泉,故吞咽津液可滋养精气。
“心神丹元,令我通真。”
“丹元”即心神,字守灵。丹者,红也;元者,本初也。《黄庭内景玉经·心神章》曰:“六腑五脏神体精,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注云:“心为脏腑之元,南方火之色,栖神之宅,故曰守灵也。”修道之人要掌握心内之元神,以运用身中精气,抱元守之,存无守有,凝结成丹,即能“通真”也。
“思神炼液,道炁常存。”
“思神”为存神守一之道,“炼液”指保护、修炼好精炁,以达玉液还丹之妙。“道气常存”即按其法不断修炼,即可以与道合一,长生久视。
总而言之,如果认真不断修炼,把口、舌、齿、喉、心等各位神仙复归原位,各司其职,自然可以外邪不侵,内神安静,以通道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