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思维看睡眠——人为什么会失眠?

时间:2024-07-09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512
人生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质量直接关系到生命质量。失眠,是自古以来人类就面临的问题,而且现代人失眠越来越普遍,据统计,全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数量极其庞大。

睡眠既是生命的必需,也是最重要的养生方法,长期睡眠不足或者失眠,会导致百病丛生。那么,人为什么会失眠呢?
失眠病因很复杂
传统医学称失眠为“不寐”,出自《难经·四十六难》,《黄帝内经》称“目不暝”、“不得卧”,《伤寒论》称“不得眠”。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临床常见失眠表现不一:有难于入睡者;有睡而易醒,醒来难以入睡者,有时睡时醒者;有整夜不睡和数夜不睡者。总之,统称为不寐。
失眠是身体发出的信号,病因很复杂,除情志所致失眠,常见证型还有气郁化火、肝血亏虚、肾不藏精、心肾不交等。
图片
根源皆在阴与阳
世间万物,自有阴阳之道,《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德经》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思维,是东方智慧的结晶,也是传统医学的核心理论。
《黄帝内经》强调:“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尽管失眠的病因非常繁杂,但从阴阳角度来看,睡觉,就是让阴阳有规律地出入开阖,失眠的根源皆在于——阳不入阴。
《黄帝内经》对失眠概括为:“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人体有营卫二气,营气游行于脉中,负责给身体提供营养、滋养身体,属阴;卫气运行于脉外,有保卫、卫护之意,属阳。正常情况下,卫气与太阳同步,昼行于阳而夜行于阴,昼夜之间阴阳进行转变。
也就是说,在人体寤(醒)寐(睡)机制中,“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白昼阳气释放,阳出于阴,人就清醒;夜晚阳气潜藏,阳入于阴,人就进入睡眠状态。
阳入于阴,就是阳气下行,归根潜藏,是天地交泰的生理状态,也是人体自我修复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当阳无法顺利入阴时,也就是“阳不入阴”,人就失眠了。
所以心火旺盛,阳气驰张在外,会导致失眠;肝血亏虚,阴气不足以涵养阳气,会导致失眠;阳入阴的气机不通畅,也会导致失眠……
道医治疗失眠法
阴阳互根互用,长期失眠的患者阳不入阴,阳气得不到恢复,阴气也得不到化生,极大地损害身体健康。治疗失眠,除了依据症状服用中药,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一、饮食起居
晚餐不可过饱。“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状态不好会影响睡眠。睡前吃得太油腻、太饱,都会加重胃的负担,不利于入眠。
依照四气作息。睡觉不是睡时间,而是睡时间段,在正确的时间段睡觉才符合自然之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倡导四季睡眠时间应当与天地同步,最好的睡眠时间为: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
睡前热水泡脚。热水泡脚简单易行,对促进睡眠非常有帮助,有利于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失眠的人坚持一段时间热水泡脚,睡眠质量会明显提高。
先睡心后睡眼。睡前精神尽量放松,摒除喜怒忧思,尤其是要早点放下手机。内心安定,形神松静,然后慢慢地合上双眼,很快就能酣然入睡。

图片

二、祝由符箓
只要阴阳平衡,自然能睡个好觉。天师府祝由医学传承正统、验效迅速、执简御繁,施术者可以直接调用神明能量,平衡阴阳,调畅气机,疏通经络。治疗失眠以【失眠】符箓为主,辩证后还可叠加其它符箓,如【失眠+血虚+肝病】。
三、点穴按摩
1、穴位:内关、中脘、足三里、神道、神门、风池、悬钟、百会。
2、每日选取穴位3-4个。
3、调理时间:每次30-45分钟。
4、操作手法:用点穴工具或手指远端指腹点穴按摩,配合祝由点穴术或道医按摩法疗效更佳。

文字整理/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