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雷纹到雷卦再到雷神信仰
崇拜信仰雷神,不仅仅只是在宗教和祭祀活动中,雷神文化还以丰富的形式存在于日常生活中。雷纹就是代表着雷神信仰的一种图像符号,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是先民将雷神神力图像化的表现。初期通过纹饰等进行简单的表达,将象征雷神的纹饰绘画、雕刻于物品表面,使物品具有雷神的特殊力量,同时也有助于雷神信仰的传播。
一、雷纹
1、何为雷纹
雷纹作为雷神信仰崇拜的图像符号,存在于各类文物上。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就可以看到大量的雷纹装饰,有道是“刻尊为雷之形。”《周礼·春官》中《司尊彝》对尊的注有:“尊彝是祭祀之事”,作为祭祀礼器的尊,常以雷纹作为底纹。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方尊四羊方尊,通体也都用云雷纹打底。不止是尊,作为国之重器的鼎和其他食器簋、酒器、瓿、爵、觚,打击乐器铙以及棺、镜等都可见雷纹装饰。
(图:四羊方尊局部)
(图:皿方罍局部)
雷纹除了表达出对雷神的崇拜,还有将器物神圣化,赋予其神秘力量的作用。古代的巫师借助祭祀和刻有雷纹的礼器来沟通天地、人神,这些刻有雷纹的器皿就是作为天人交流中比较重要的信息媒介。
在国家礼器中使用的雷纹,是为了赋予这些重要礼器如尊、鼎等更加神圣的意义,而在生活器皿如酒器、丧葬器具等上使用雷纹,则是为了取“雷为天变,所以君子应敬之”的意思。可见雷神信仰崇拜的影响深远、范围广大。
2、雷纹图案
雷纹是常见于青铜器纹饰之一,即以连续的方折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几何图案。其种类多样,有回形雷纹、云雷纹、云雷蛇纹、涡轮雷纹、勾连雷纹、波形雷纹等,雷纹大多衍化自天降雷电时波折的形状。甚至在《论衡》中说:“云雷在天,神与百物。”由此可见,雷纹是雷纹是雷神力量的代表,具有至高无上的力量,同时还有祈求庇护之意,表现了先民对雷神的崇拜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3、雷纹的象征
用雷纹来象征雷神,也是为了方便民众更加清楚、具象的认识雷神,熟悉雷神,同时也希望获得雷神的庇护。《左传·宣公三年》中有写道:“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除了用线条图案来表达对雷神的敬仰,还有直接用“雷”的音来命名器物。罍是古时的酒器和礼器,其身多装饰以云雷纹。《诗经`卷耳》有:“我姑酌彼金罍”。合肥有就一条闻名全国的小吃街街就叫罍街,就是因为出土了春秋时期的春秋镂空龙耳罍而命名。罍身都会刻有云雷纹,“以其名罍,取于云雷故也。”
作为酒器的罍,刻以云雷纹另一个含义在于以“雷”的警戒意义来劝诫饮者适度饮酒。《宣和博古录》就有具体解释道:“昔人虽饮食之末,尤谨于礼,故饮器多取雷象……,酒以养阳,食以养阴,过则失养矣,此著雷以为之戒者。”饮酒器具都取雷象,就是因为酒虽可养阳,但过量饮酒则会丧失酒的食养功效,所以用雷纹来劝诫饮者适度。
罍,还有象征君主如同云雷广施周遍的意义,“谓之罍者,取象云雷;博施如人君,下及诸臣。”取雷的润泽万物之意。用罍为礼器就是以君主像雷润泽万物,有广为博施之意。可见雷的图符化作为一种语言隐喻,承载着许多文化信息。
二、雷卦
雷,作为八卦中的一卦象,也是为人所熟知,雷为震卦。震,动也,此象雷之卦,天之威动,故以震为名。是取自自然天象,天雷降而万物震动之意。民间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祭雷就出自这个意义。春天多雷,雷有声、会震,惊动万物,不论是蛰伏的动物还是所种植谷物在此时都开始萌动、生长。《周礼注疏》释曰:“按《月令·中秋》云雷乃始收,注:雷乃收,声在地中,动内物。则此云‘孟春始闻雷声而动’者,亦谓未出地时,故蛰虫闻之而动。”
从“震”卦延展开,震,也被指代为雷。从早期殷人在甲骨上的占卜记录来看,震的出现大多都是反映是对雷的祭祀和占卜。自秦至汉,灾异感应思想盛行,雷作为一种威力十足的天象,更是作为感应人事善恶吉凶的一种天兆,是指作为上天惩罚的执行者来出现,如“震者,雷电击之。”
在《易经》的经文里,震卦是唯一一个由经文确证它是象征雷的卦象。而其他七卦乾、坤、兑、巽、坎、离、艮均未在经文中论及与天、地、泽、风、水、火、风的关系。《汉书》记载:“史记秦二世元年,天无云而雷……一曰,易震为雷,为貌不恭也。”记载都是用震来言雷,论述雷作为天罚与君主失德之间的天人感应。这种与雷有关的天罚,不仅局限于帝王,也可见于君子。《震》卦《象》曰:“游雷,震;君子以恐惧脩省。”意思就是说君子听到雷响,应自我修省,就是畏惧雷罚。在卦象中雷不仅对君子有惧而修省的影响,还有了约束意义。在《随》卦的卦象中有:“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意思是君子应顺从天时,日落而息。包含有雷的卦象,对君子有着警示、约束之意。这也是雷神崇拜的内涵之意,有自我约束、自我反省之意。
三、雷神信仰的延伸
1、延伸到军政
雷神崇拜从单纯的纹饰线条,到卦象,甚至到了后期还被赋予了政治色彩,成为诸侯的代指。“是以天子当乾,诸侯用震。”就是以君王比作天,而打雷所影响的范围不过百里,且雷是天空下的产物,所以,用来指代诸侯,是臣服于天子之象。《仪礼》中明言诸侯是“出教令能警戒国,内则守其宗庙社稷”,此性质与雷的特性也吻合。从雷的阴阳性质来看,雷为阴中之阳,诸侯也是相较于君王为阴,所以用雷比象为诸侯。
2、延伸到后世
随着对雷神崇拜的逐渐加深,雷神文化也逐渐从祭祀、到日常生活,慢慢延伸到文化意义和军政象征上面来,范围逐渐扩大,影响逐渐加深。虽然随着雷神信仰在随着道教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体系化的发展扩大趋势,但早期雷崇拜所产生的图纹表达也没有消失,雷纹在后世依旧常见;包括卦象等更为抽象的雷神元素在后世衍生中也多有留存和应用。
时至今日,雷神信仰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合肥罍街上那矗立的大型雕塑“罍”正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前来品尝美食与美酒。湖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青铜方罍之王——皿方罍”,正默默的注视着来自数千年后隔着玻璃来探望他的华夏子民。
甚至还有很多文创产品也是充分的从雷神信仰文化中吸取灵感,相较于古人满世界收集被雷击过的石头或者树木,现代人则是更加直接和多元。除了各种雷神文化的书案小文具、精美小手办之外,干脆把雷纹印在服饰上,或者把“雷”或者“罍”做成雪糕吃进肚子里……
(图:罍雪糕)
(图:鸟尊雪糕)
沧海桑田,世界在变,表达对雷神的敬仰和喜爱的方式随之改变。也可以说虽然世界在变,但雷神的信仰不变。
文字整理/华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