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秋气之应,抓住养肺好时节
按照中医五行学说,人体内的脏腑及功能与季节相应。季节不同,养生的重点就不同。肺在五行属金,与秋季相应。在五行中,金主收敛;在自然界中,秋季的阳气也逐渐下降;在人体中,肺气到了秋天也会顺降。所以,人们到了秋天通常会感到秋高气爽,非常舒服。
中医认为,肺易受外邪侵害,又不耐寒热,被称为“娇脏”。秋天干燥,易伤肺。人们常会觉得口鼻干燥,有的还会出现咽干咳嗽的现象,很容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秋天养生应以养肺为先,减少患上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人体的皮肤和毫毛都有赖于肺的滋养和温煦,皮肤的好坏和汗孔的开阖与肺的宣发密切相关,如果肺部功能减弱,可能会引起皮肤问题,如干燥脱屑、毛孔粗大等。
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在秋季容易发作。因为秋凉易伤阳气,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多半有阳虚。所以,此时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容易症状加剧。那么秋季该如何养肺呢?
一、饮食调理
宜滋阴润肺。秋天天气干燥,导致体内津液不足,容易出现大便干、咳嗽等症状,最好多吃一些具有滋阴、养肺、生津功效的食物,如百合、荸荠、银耳、山药、秋梨、蜂蜜等。梨、葡萄、百合、杏仁、蜂蜜等。
宜补气养血。秋季可适当吃一些补气养血的食材进补,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如红枣、桂圆、枸杞、当归等。秋气收敛,不易上火。
宜少辛增酸。因为辛能发散,容易耗气,所以秋季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多吃些像苹果、葡萄、柠檬、山楂等酸味食物,以助肝气,抵御过盛肺火的侵入。
二、心情舒畅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云:“……在藏为肺,……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从五行关系看情绪关系,喜属火,忧属金,火克金,故喜胜忧,秋天宜常怀喜悦之心,以防忧伤肺。中医还有“常笑宣肺”一说,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胸腹腔、内脏、肌肉等有一定的协调作用。多与朋友来往,多到户外活动,多做能让人保持心情愉快的事情;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
三、适当运动
秋季人体的阳气也开始收敛,所以应顺势帮助阳气收敛,不可过度发散肺气。运动时要注意控制好量,尽量选择舒缓的运动,例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慢跑、快走等。适度的运动可有效地增加肺活量,提高身体免疫力,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改善一些慢性疾病患者的肺功能。
四、穴位保健
“关元者,关其元精之门,闭而储藏之谓也。此际灸之,以顺收藏之时序,收元阳内固,金水相生,益真火,养肾气,以备冬藏也。犹如安炉立鼎,元阳旺盛,内养脏腑,外御风寒。”秋灸关元,是顺应天地阳气收敛的秋收之势,特别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收纳和培补,补肾培元。
肺经不通导致的咳嗽,可拍打云门穴、中府穴、肺俞穴。经常咳喘,肺气不足,可按摩经外奇穴——定喘穴。肺热导致的咳嗽、有黄痰,口干、早醒失眠等,可刮拭左右手臂的肺经;点按少商穴;揉捏列缺穴。配合天师府祝由医学的针灸术、艾灸术、点穴术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天师府祝由医学针灸术等,以道家传承为核心,通过对经脉运行内气的感应,探察治疗疾病的太极切入点,运用御气之法,调动阴阳五行之气,里病表治、以象破象,在人体的经络腧穴上施以针术、灸法,引导气达到病灶位置,可快速显效,作用直接,疗效稳定持久。道医灸法所用药灸,以不同证型的中药组方,加入优质艾绒,药性及热性渗透力远远强于纯艾。对不适用针灸、无法接受针灸的患者,采取药灸代替入针,同效于针,甚至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效果优于针法。
秋季养生最好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选择合适于自己的养肺方式,如配合天师府道家养生技法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字整理/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