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禁忌歌诀——“十八反”

时间:2024-11-28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622

中药配伍是根据患者病情、治疗方法及药性特点等因素有选择地将中药配合在一起应用的方法。早在《神农本草经·序例》中即提出了中药合用的七种关系“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 

配伍禁忌是指某些中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和副作用,亦或降低、破坏药效。《神农本草经·序例》曰:“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当前大家普遍认可的中药配伍禁忌有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的含义

五代《蜀本草》提到“相恶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是有“十八反”之名,虽然后世医家又增加了反药种类,但“十八反”之名一直沿用至今。相反药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李时珍《本草纲目·神农本经名例》说:“相反者,两不相合也。”

现在通行的“十八反歌诀”则见于金元四大家之一、“攻邪派”代表人物张从正编撰的《儒门事亲》,歌诀曰:“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lóu]贝蔹[liǎn]及攻乌,藻戟[jǐ]遂芫[yuan]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lí]芦。”歌诀中列述了三组相反的药物,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

图片

半蒌贝蔹及攻乌

半夏。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属温化寒痰药。常用炮制品有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

蒌,

瓜蒌(包括全瓜蒌、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瓜蒌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果实,属清化热痰药;天花粉是该植物的干燥根,属清热泻火药。

贝,

贝母(包括浙贝母、川贝母等)。贝母一般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不同品种贝母的干燥鳞茎,属清化热痰药。

蔹,

白蔹。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属清热解毒药。

及,

白及。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属收敛止血药。

乌,

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川乌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附子是本植物子根的加工品;草乌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北乌头的干燥根。川乌、草乌属祛风寒湿药,附子属温里药。以上诸药不与乌头同用。

藻戟遂芫俱战草

藻,

海藻。本品为马尾藻科水生植物海蒿子或羊栖菜的干燥藻体,属清化热痰药。

戟,京大戟。本品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大戟的干燥根,属峻下逐水药。

遂,

甘遂。本品同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属峻下逐水药。

芫,

芫花。本品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干燥花蕾,属峻下逐水药。

草,

甘草。本品为豆科甘草属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属补气药。以上诸药不宜与甘草同用。

图片

诸参辛芍叛藜芦

参,

参类药物(人参、西洋参、党参、丹参、玄参、南沙参、北沙参、苦参)。人参、西洋参同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属补气药;党参为桔梗科党参属植物,属补气药;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属活血调经药;玄参为玄参科玄参属植物,属清热凉血药;南沙参为桔梗科沙参属植,北沙参为伞形科珊瑚菜属植物,两者同属补阴药;苦参为豆科槐属植物,属清热燥湿药。

辛,

细辛。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的干燥根和根茎,属解表散寒药。

芍,

芍药(赤芍、白芍)。白芍为芍药属植物芍药的干燥根;赤芍为芍药属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芍药属原为毛茛科植物,后有学者提出独立为芍药科,所以不同资料会有不同表述。虽然赤芍、白芍属同类植物,但它们的药材性状、炮制方法、功效作用都有不同之处,白芍属补血药;赤芍属清热凉血药。

藜芦,

为百合科藜芦属植物藜芦、牯岭藜芦、毛穗藜芦、兴安藜芦及毛叶藜芦的根及根茎,属涌吐药。以上诸药不与藜芦同用。

从现代药理毒理学角度看,乌头、藜芦,以及京大戟、甘遂和芫花本身具有毒性且毒性较大,与反药同用可能会引起中毒等不良反应,要格外注意。即便没有反药同用,有毒药物在使用时也须注意用量和熬制方法。

文字整理/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