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恭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时间:2025-01-21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388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也是一年一度祭灶神的日子。

民俗传说,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灶王爷会去天庭述职,向玉皇大帝汇报家家户户一年来的善恶,并根据情况来决定新一年的吉凶祸福。

老百姓们担心灶王爷“打小报告”,于是在这天会纷纷在神像下边摆放供桌,供奉各种美食来“贿赂”灶王爷,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这位察看人间过错的灶王爷,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图片

灶王爷来历

灶王爷,也就是住在家家户户的灶神,全称“九天司命东厨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被奉为“一家之主,五祀之尊”,俗称“灶君”“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东厨烟主”“灶王爷”。

关于灶王爷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其原始崇拜与火有关,历史上灶神的形象及祭灶的时间都发生了变化。

史料记载,钻木取火的燧人氏、三皇五帝之一的炎帝神农、上古传说火神祝融、种火老母、为黄帝作灶的苏吉利等,都曾被称作灶神。

明末清初,随着《封神演义》的传播,商朝镇守渑池城的张奎和高兰英夫妇,因为忠义有节,死后被姜太公封神为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在民间也受到了广泛认可与祭拜。

目前民间所供灶神多为张单,黑面长须,相传他曾是一位长相俊美的“负心汉”。

《酉阳杂俎》载:“灶神名隗,状如美女。又姓张名单,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察(一作祭)洽。”。

民间故事说,有个状如美女的男子叫做张单,他娶了个特别贤惠的妻子,生了6个女儿,都叫察洽。后来张单外出谋生、赶考,妻子在家里辛苦持家,等待他回来。可张单见异思迁,休妻再娶,其妻不得已改嫁。

后来张单家道中落乞讨度日,偶遇原配夫人,原配夫人煮了一碗龙须面给他,顺便夹了一根自己的头发,意思是:结发一场,一碗面汤。张单羞愧难当,一头撞入灶门而死。

后人感念他尚有羞耻之心,又是死在灶下,于是就让他看守灶门,后来逐渐演化为如今的灶王爷。

图片

灶王爷的职责

灶神在民间信仰极为普遍,从历代文献看,其神职有个演变的过程,汉代以前是主管饮食之神,后来灶神又有了监察人间罪恶、掌管一家寿夭祸福的职能,司祸福之责任不断强化。

《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记载:“主人寿命长短,富贵贫贱,掌人职禄。又为五帝灶君,管人住宅,十二时辰,普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日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

《抱朴子内篇》指出:“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

《东厨司命灯仪》:“伏闻司命名尊,奉上帝差除之旨。灶神职重,秉下民倚伏之权,变化尤多,言辞难尽。在天为七元之使者,递日奏万事于宸庭”,“虽善善恶恶,均在修为;然是是非非,必公记录。”

《太上感应篇》记载:“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敬灶全书》记载:“吾乃东厨司命,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

祭灶神习俗

我国祭灶习俗由来已久,秦汉时期就已是国家祭祀,南北朝以后,对灶神的信仰已成为民间的习俗。

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对于平常老百姓来说,与其祭拜那些遥不可及的大神,还不如供奉常年住在家里的灶神。毕竟灶王爷对家长里短了如指掌,还负责上天汇报一家功过,真可谓“好坏全凭灶神一张嘴”。

每年腊月二十三(部分地区习俗为腊月二十四)灶王上天呈奏,所以人们选择这天送灶神,仪式称为“辞灶”或“祭灶”。祭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各种美食,还要供上许多糖瓜,意在用糖瓜粘住了灶王爷的嘴,他就不能说坏话了,如要说也只能是些“美言”。

在供品供奉完毕,抹好糖后,人们就将灶王爷的画像请下来焚化掉,送灶王上天。然后在年三十的子时贴上新的灶王像,以表示将灶王爷从新请回家中,保佑家里新一年的安康。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祭灶愿景流传至今,体现了人们对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向往,同时也提醒着世人“举头三尺有神明”,要保持敬畏,多行善举。

灶王爷是天庭正神,监察人间善恶乃其职责所在,当然会客观公正如实汇报。如果靠“贿赂”就能让他为自己多多美言,那灶王爷和俗世贪官还有什么区别呢?

供与不供,灶神都在那里,都会尽职尽责,秉公行事。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才是天道。

文字整理/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