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之十二金仙中的道教元素

时间:2025-03-01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282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18天,总票房已突破110亿,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11亚洲电影。

电影的成功不仅反映在票房上,观众们对影片中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也津津乐道。除了主要角色哪吒和敖丙外,个性鲜明的申公豹、敖光、申小豹、土拨鼠等角色都成为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电影中的神仙形象,特别是阐教仙人中的十二金仙,也备受人们的关注。那么这十二金仙的来历是什么呢?与道教又有哪些渊源呢?

首先声明,电影《哪吒》里的人物设定,源自《封神演义》却有自己的创新,更与真实的道教神仙体系并不相同。阐教并不是道教,当然截教也不是道教。阐教在小说与电影史是一个教派,但是阐教原本的意思是“阐扬正教”。如在《尚书正义》中有言:“圣贤阐教,事显于言。”在《封神演义》中第五回也有云:“阐道法,扬太上之正教。”

而截教的本意,是区别于本土教派的“方外之教”。《诗经·商颂》中就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的记载。但是在实际的《封神演义》创作时期,正值包罗万物的全神信仰最兴盛的时期,所以在小说中各教派的神仙来源也非常多元化。我们先来看看电影中无量仙翁的原型。

图片

一、无量仙翁为什么是大师兄?

电影中的这位反派劳模,要不是最后暴露简直就是最面善的老神仙。而他的原型是长寿之神——南极仙翁。他的造型也和我们传统的寿星形象基本吻合,身边还跟着仙鹤和白鹿,就像是从年画中走出来的。为什么这个老寿星是大师兄呢?

南极仙翁源自最古老的星象崇拜,本尊是南极老人星。在星空中位于猎户座的下面,亮度仅次于天狼星。在北方地区,一年之中只有几天能看见它贴着南边地平线,古人以此来认定方向,所以起名叫南极老人星。汉朝时候,每年秋天会祭祀老人星,还会给超过70岁的老人发官方拐杖和养生粥,这也是形象中拐杖的来历之一。

后被道教吸纳进神仙体系中,南极长生大帝是六御高真之一,原始天尊之子。执掌和四时气候运化,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亦控制万物祸福生发之枢机。所以让无量仙翁当玉虚宫大师兄,也是有迹可循。

二、太乙真人与太乙救苦天尊

电影中的太乙真人形象,似乎能力并不是太强,却备受师长前辈照顾。电影《哪吒》里的太乙真人,好像一直忙着救人。而他的原型太乙救苦天尊,就是专门负责救人和临终关怀的神仙。虽然道教神仙众多,但是要说到在道教的度亡斋醮科仪上,不论是哪一门派的法师,都要请太乙救苦天尊加持。所以,太乙救苦天尊在道教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在民间也有极为深厚的信仰基础。据说如果人们遇到了危险,只要念诵太乙救苦天尊圣号,天尊即随声赴感,前往解救,可逢凶化吉。

太乙原意是“太一”,也就是太初、太始的意思。看名字,就知道这位神仙不一般。他的原型也源于古老的星象崇拜,即秦汉时期的帝星“太一星”。东汉时期的《周易乾凿度》中记载“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虽然后来天象变化,帝星发生了替换,但因此而诞生的太乙救苦天尊的信仰,却在道教与民间扎根。

太乙救苦天尊,又称东极青华大帝、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太一救苦天尊、太乙慈尊、太乙保命延生天尊、救苦大极天尊,六御之一。太乙救苦天尊居“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可引渡受苦亡魂往生。太乙救苦天尊最著名的是化身,是“十方救苦天尊”。他与南极长生大帝同为玉皇大帝的左右侍者,所以电影中太乙真人与无量仙翁是师兄弟的设定,也是有据可考。

图片

三、其他十二金仙成员

除了太乙真人,那十二金仙中的其他神仙又源自哪里呢?

广成子。广成子乃道教中的一位神仙,最早见于《庄子·在宥》,黄帝曾于崆峒山向其问道,广成子传授“至道”,主张“无视无听,抱神以静”。精通长生之术与兵法韬略。汉代《神仙传》将其列为上古仙人,唐代道教典籍称其为广成仙翁,宋代被纳入道教“十州三岛”神仙体系。

赤精子。《汉书》中记载“当更受命于天,天帝使真人赤精子……”汉代盛行以五德论构建的政治神话,传说刘邦即赤精子转世,“赤精”与五行中的“火德”有所关联。在南北朝时期,道教认为赤精子是太上老君化身,持阴阳镜。

黄龙真人。在道教体系中没有明确记载。或许与“黄龙”作为祥瑞的象征相关联。

惧留孙。或源于古蜀国神祇,“惧留”音近“句龙”,是《华阳国志》里记载的蜀地水神。亦或源于佛教中的“拘留孙佛”,乃过往七佛之一。

文殊广法天尊。金吒之师,坐骑青狮。源于佛教中的文殊菩萨与道教称谓相融合,彰显了三教合而为一的哲学理念。

普贤真人。木吒之师,坐骑白象。源于佛教普贤菩萨,往往与文殊菩萨成对出现。

慈航道人。持有清净琉璃瓶,后化为观音菩萨。与佛教观音紧密相连,体现了明代时期佛道思想交融的民间宗教信仰特征。

玉鼎真人。杨戬之师,精通九转玄功,不在道教神仙谱系。道藏中有《西蜀玉鼎真人九转大还丹》一文,可能源于此文。

道行天尊。可能为作者虚构的道德化身,门下弟子有韩毒龙、薛饿虎、韦护。前两个弟子名称,是道家中常见的龙虎组合,第三个弟子,源于佛教中的韦陀护法。

清虚道德真君。“清虚”出自《道德经》:“清虚者,天之明也。”该名称借“清虚”的含义,其人物形象则为作者的原创。

灵宝大法师。道教中有灵宝天尊和《灵宝经》。《上清灵宝大法》中有云:“灵宝大法师某君坛下,伏乞法慈依科奏盟,开坛传度。”

以上推测仅供参考,不具有唯一性。

文字整理/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