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 春生万物 ——道教智慧中的春季养生实践
《黄帝内经·素问》开篇《上古天真论》中,岐伯对黄帝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短短十六字,道破了春季养生的核心要义。
道教养生学将春季视为“少阳初升,木德当令”的特殊时令,认为人体气机与自然界存在着精微的同频共振。
肝属木,应春气,主生发。 道教医家通过千年观察,发现人体肝脏在春季呈现出独特的生理特性。肝木之气在立春后逐渐旺盛,此时肝经气血运行加速,如同树木抽枝发芽般向外舒展。这种生发之力若能得到合理引导,可清除冬季积蓄的代谢废物,达到春季养生的目的。
一、民以食为天,春季养生该怎么吃?
《黄帝内经》认为,人理应“与天地如一”,道教养生以“天人相应”为核心,饮食也应暗合时令,“春食芽,夏食叶,秋食果,冬食根”。
春季“食芽”本质上是借助食物中蕴含的“春生之气”来强化肝木功能。现代营养学证实,春季盛产的香椿、荠菜等芽菜富含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鲜味氨基酸,恰好对应肝脏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
1. 食荠清肝,辛甘发散
《云笈七签·方药部》引《太上肘后玉经》载:“春宜食荠”,荠菜性平味甘,可清肝明目,解毒和中,符合春季“省酸增甘”的饮食法则(《摄生月令》)。另可食韭菜、葱、蒜等辛温之品,助阳气升发,但需适量,以免生火。
2. 药食同源,柔肝健脾
道教推崇“服食”与食疗结合。如《摄生月令》载春月宜服“枸杞粥”:取枸杞嫩叶与粳米同煮,枸杞叶清肝火,粳米健脾,契合肝木克脾土之防。另可饮茯苓粥(《千金方》),茯苓利湿健脾,兼能安神,缓解春困。
3. 忌寒凉厚味,防木郁化火
春季“禁食冰冷、黏腻”,以免阻碍肝气疏泄。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亦载:“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酸味收敛不利肝气舒展,甘味入脾可调和肝脾,如大枣、蜂蜜皆宜。
4. 服食青精,顺应时气
《云笈七签·方药部》载“青精乾石饭”制法:以南烛草木叶渍米蒸饭,久服“令人发不白,身轻目明”。此方虽为修道者秘传,但原理契合春季“食青”传统,现代可用菠菜、芹菜等青绿色蔬菜替代,以疏肝养血。
道教春季饮食以“疏肝健脾”为纲,食宜清淡辛甘,避寒凉酸收,辅以药食调养,使肝气条达、脾胃健运,方合《黄庭经》“养性以顺四时”之旨。
二、生命在动静之间平衡
以食养内,以动调体。道家养生的“动”不是非要去撸个铁、也不是动不动跑个半马、全马,道教养生主张“动以养形,静以养神”,春季属木,与肝相应,运动宜以舒展筋骨、调和气血为主,顺应阳气升发之势为主。
1. 晨起导引,疏肝理气
“彭祖养生经内引导”记载了载肝脏修养法,便是在春季进行的:“常以正月、二月、三月朔旦,面东平坐,叩齿三通,闭九、十息,吸震宫青气(东方肝气)入口九吞之。”
“肝胆相照”,多拉伸脊柱,激发少阳胆经之气,古法养生中的金刚趴,就可以作为春季养肝的运动。
2. 缓行升阳,避风防邪
孙思邈《千金方》强调春季“小劳勿大疲”,宜于日出后缓步徐行,以“散发生气”。春属木,属东方,晨起面东而立,缓行百步,吸纳木气。
春天乍暖还寒,汗出腠理开泄,易感风寒,春季运动注意避风邪。《黄帝内经》指出,“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3. 动静相宜,调息养肝
《黄庭经》云:“呼吸元气以求仙”,春季宜习“六字诀”中“嘘”字功:静坐闭目,以鼻深吸气,口呼“嘘”字,意念导引肝经浊气排出,反复六次。明朝高濂撰写的《遵生八笺》亦有“春嘘明目木扶肝”相关记载。
4. 叩齿咽津,固本培元
道教晨练常配合“叩齿咽津术”,“春三月,每朝叩齿三十六通,漱津三咽”,可固齿益肾,润养肝阴。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称此法“去肝风,明目”,尤宜春季肝阳易亢者。
道教春季运动以“柔缓升发”为要,导引、行步、调息结合,忌剧烈耗气。通过形体舒展与呼吸吐纳,助肝气条达、气血畅行,契合《庄子》“吹呴呼吸,吐故纳新”之道。
三、情志调摄的阴阳平衡
春天万物生长,美好浪漫,又是非常容易引起情绪波动的季节,俗话说“菜花黄,疯子忙”,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警示:“春三月,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除了吃好,运动适宜,春天来临之际,还要关注好情绪。
嵇康就在《养生论》中谈及“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梳头这个简单动作蕴含着深刻的情志调理智慧。头部为诸阳之会,梳头能刺激百会、四神聪等穴位,促进阳气升发。现代神经学研究显示,头皮按摩可使脑电α波增强,有效缓解春季常见的焦虑情绪。
趁春光正好,出去赏花、踏青,在山水间疏解情绪,在如画的风光中陶冶情操,山花烂漫中忘却烦恼。
春季宜养肝,也容易“爆肝 ”,晚上11点前睡觉,切不可熬夜伤肝。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春季养生本质是重建人与自然的深度连接。从晨起梳头到按时夜卧,从饮食择物到情志调摄,道教的养生智慧将抽象的天人相应理论,转化为可触摸的生活实践。当我们以恭敬之心践行这些古老法则时,收获的不仅是身体的康健,更是对生命节律的深刻领悟。春生之气,正在每个顺应天时的选择中悄然萌发。
撰稿人/朱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