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阴肾经--幸福长寿的不老泉(一)
《内经》曰: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足少阴肾经,是中医学中对于人体内生殖系统及泌尿系统的控制与调节的经络。它是十二正经之一,起始于足大指末端,通过脚背、小腿内侧、股内侧上行至腹股沟,在纵膈贯穿肺脏,最后通过食管进入喉咙。
肾经有27个穴位,左右共计54穴。足少阴肾经主要负责调节肾脏的功能,以及影响到整个身体的水液代谢、生殖和泌尿系统的正常运行。
下面就给大家进行详细介绍(一)。
一、涌泉穴--肾经保健第一穴
功效主治:
具有散热生气、补肾壮阳的功效。主治: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小便不利、便秘、小儿惊风、足心热、霍乱、昏厥等疾病。
取穴定位:
位于足底,具体在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即足底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的交点处。
穴位配伍:
1、配肝俞、心俞、丰隆,治疗癫痫。
2、配中脘、心俞、足三里、神门,治疗健忘。
3、配水沟、百会、合谷,治疗中风昏迷。
4、配少商、神门、心俞,治疗癫狂。
5、配太溪、尺泽、行间、大都,治疗心痛。
日常养生:
用热水泡足10分钟,然后再开始艾灸涌泉,每日艾灸一次,每次20~25分钟,对特别容易上火、吃点辛辣的立即口舌生疮的人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当有所改善后 ,可改为每周2~3次。
二、然谷穴--益气固肾清湿热
功效主治:
具有益气固肾、清热利湿的功效。主治:咽喉炎、扁桃体炎、尿道炎、睾丸炎、精液缺乏、糖尿病、阴部瘙痒、心肌炎、破伤风、足部扭挫伤、膀胱炎、遗尿、不孕症、精神病等。
取穴定位:
坐位垂足,内踝前下方明显骨性标志——舟骨前下方凹陷处即是。
穴位配伍:
1、配伏兔、足三里,治下肢痿痹、足跗痛。
2、配血海、三阴交,治阴痒、白浊。
3、配肾俞、气海、志室,治遗精。
4、配水道、水分、太溪、肾俞、阴陵泉,治水肿。
5、配承山,治转筋。
6、配肾俞、关元、太溪、三阴交,治月经不调。
日常养生:
按摩此穴约20分钟左右,会刺激唾液腺兴奋,能增强脾胃功能,促进胃里食物更好消化,对食欲不振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三、太溪穴--肾虚耳鸣找太溪
功效主治:
具有清热生气的功效。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等。
取穴定位:
位于内踝尖与跟腱后缘连线之中点凹陷处,按压会有轻微的酸胀感。
穴位配伍:
1、配肾俞、志室,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
2、配少泽,治咽喉炎、齿痛。
3、配飞扬,治头痛目眩。
4、配肾俞、志室,治遗精、阳痿。
日常养生:
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此穴,每次5分钟左右,按揉到有酸胀和麻麻的感觉。对阴虚、头痛眩晕、耳聋耳鸣有治疗效果。
四、大钟穴--肾虚气喘灸大钟
功效主治:
具有联络表里的功效。主治: 癃闭、遗尿、月经不调、腰脊强痛、足跟痛、 气喘、咯血等。
取穴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穴位配伍:
1、配太溪、神门,治心肾不交之心悸、失眠。
2、配鱼际,治虚火上炎导致的咽痛。
3、配孔最、尺泽、鱼际,治咯血。
5、配肾俞、关元、三阴交,治月经不调。
6、配肾俞、太溪、委中,治腰脊强痛。
日常养生:
用指腹轻轻按揉此穴,每次30-50次。能提神醒脑,特别适合下午精力不足、昏昏欲睡的工作人群。
五、水泉穴--清热解毒又通络
功效主治:
具有清热益肾、通经活络的功效。主治气滞血瘀、肾气亏虚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阴挺、二便不利等。
取穴定位:
位于内踝后下方,太溪穴直下1寸(指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穴位配伍:
1、配血海、气海、肾俞、气海俞、三阴交,缓解治疗肾绞痛、肾结石。
2、配肾俞、中极、血海,缓解治疗血尿。
3、配中极、水道,缓解治疗肾气亏虚。
4、配气海、三阴交,治月经不调、痛经。
5、配承山、昆仑,治足跟痛。
日常养生:
用手指或指关节按揉此穴,每次1~3分钟这个穴位不仅能治疗妇科问题,还能缓解腹痛和肾结石的疼痛。
六、照海穴--调经止痛安心神
功效主治:
具有清利咽喉、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心痛、气喘、便秘、肠鸣泄泻、月经不调、失眠等。
取穴定位:
位于内踝尖处作一垂线与内踝下缘水平线交点之凹陷处取穴。
穴位配伍:
1、配列缺,治疗咽喉疾病。
2、配中极、三阴交,治疗癃闭。
3、配关元、三阴交、膈俞、血海,治疗月经不调。
4、配中极、三阴交,治疗痛经、带下。
5、配支沟,治疗便秘。
6、配足三里,治疗脚气。
日常养生:
用手拇指或食指的指腹端轻轻揉按此穴,对胸闷、嗓子干痛、声音嘶哑,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七、复溜穴--滋阴补肾治水肿
功效主治:
具有补肾益气的功效。主治肾炎、腹胀、肠鸣、水肿、泄泻、盗汗、自汗、脚气、腿肿、尿道炎、尿路感染、更年期综合征、精力衰退等。
取穴定位:
坐位或仰卧位,在内踝尖向上量约2横指(即2寸),交信穴后0.5寸的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穴位配伍:
1、配合谷,治多汗、无汗或少汗。
2、配肝俞、脾俞,治泄泻,水肿。
3、配中极、阴谷,缓解治疗癃闭。
4、配关元、足三里、肾俞、大肠俞,治肾虚泄泻。
5、配后溪、阴郄,缓解治疗盗汗不止。
日常养生:
以拇指指腹点揉此穴。点揉时力度要均匀、柔和、浸透,使力气深达深层,有酸痛感为佳。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两边复溜穴交替点揉,对腹泻、淋症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八、交信穴--调经益肾利二便
功效主治:
具有益肾调经、调理二便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腹痛、腹泻、小便不利、水肿、睾丸肿痛、疝气、股痛等。
取穴定位:
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复溜穴前0.5寸,胫骨内侧面的后缘。
穴位配伍:
1、配三阴交,治月经不调。
2、配关元、三阴交,治月经不调。
3、配太冲、血海、地机,治崩漏。
4、配中都,治疝气。
5、配阴陵泉,治五淋。
日常养生:
用拇指指腹垂直揉按此穴,每次左右各揉按1~3分钟,先左后右,可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妇科疾病。
九、筑宾穴--宁心安神益下焦
功效主治:
具有益肾宁心、理气止痛、清热利湿、化痰安神的功效。主治:腹痛、痛经、肾炎、膝盖发软、没劲、睾丸炎、精神分裂症等。
取穴定位:
位于内踝上5寸(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太溪穴与阴谷穴的连线上,太溪穴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穴位配伍:
1、配三阴交、膀胱俞,缓解尿赤、尿痛。
2、配肾俞、关元,治水肿。
3、配大敦、归来,治疝气。
4、配承山、合阳、阳陵泉,治小腿痿、痹、瘫。
5、配水沟、百会,治癫、狂、痫证。
日常养生:
用拇指点按在此穴,然后以此穴位为中心逐渐用力深按,保持30秒,然后松开,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可以点按5~6个循环,能祛湿、活血、化瘀,可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
文字整理/华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