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阴肾经--幸福长寿的不老泉(三)

时间:2025-04-26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42

足少阴肾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中的第八条,肾经循行于我们人体的下部肢体内侧,故谓之足经,外属阳,内属阴,所以我们将其称之为足少阴肾经。本篇介绍足少阴肾经位于腹、胸部的经穴。

位于上腹部的穴位阴都、腹通谷和幽门,偏向于治疗其局部所对应的脾胃、胃肠疾病,用作补肾的概率比较小。

胸部的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6个经穴,主治上亦有很高的相似性,以肺系疾病为主。下面继续为大家做每个经穴的详细介绍(三)。

十九、阴都穴--调理肠胃止哮喘

功效主治:

具有和胃降逆、宽胸宁心的功效。主治:肺气肿、胸膜炎、支气管哮喘、胃炎、支气管炎、哮喘、结膜炎、角膜白斑等。

取穴定位:

位于上腹部,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穴位配伍:

1、配建里、足三里,治腹胀、肠鸣、腹痛。

2、配天枢、中脘、支沟、足三里,治便秘。

3、配大椎、间使、陶道、后溪,治疟疾。

日常养生:

用中指和食指指腹按压在两侧的阴都穴位上,顺时针按揉或逆时针穴位3-5分钟。对于胃痛、腹痛、腹胀、便秘等都有不错的调理作用。

二十、腹通谷穴--健脾和胃排浊气

功效主治:

具有和胃理气、健脾除湿的功效。主治:心痛、心悸、腹胀腹痛、呕吐、心痛、心悸、胸痛、暴喑、消化不良等。

取穴定位:

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穴位配伍:

1、配申脉、照海,治癫痫、惊悸。

2、配上脘、足三里,治纳呆。

3、配内关、中脘,治胃气逆。

日常养生:

用大拇指按揉此穴,并做圈状按摩,逐渐用力深按,保持5~6秒左右然后松开,每次3-5分钟即可。对胃脘胀痛、呕吐、心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二十一、幽门穴--健脾和胃止呕吐

功效主治:

具有健脾和胃、行气导滞的功效。主治:腹痛、善哕、呕吐、腹胀、腹泻、妊娠呕吐、肋间神经痛、心烦、痢疾、慢性胃炎、胃溃疡、神经性呕吐、乳腺炎、乳汁缺乏等。

取穴定位:

位于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穴位配伍:

1、配阳陵泉、支沟,治肋间神经痛。

2、配玉堂,治心烦意乱导致的呕吐症状。

3、配内关、梁丘,治胃痛,呃逆,腹痛。

4、配上脘、中脘、梁丘、足三里,治胃脘痛。

日常养生:

用中指指腹揉按此穴3~5分钟,对于出现的肠胃疾病有调理和治疗的作用。


图片

二十二、步廊穴--止咳平喘止疼痛

功效主治:

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咳嗽、气喘、胸胁支满、呕吐、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取穴定位:

在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穴位配伍:

1、配定喘、列缺,治外感和内伤喘咳。

2、配膻中、巨阙、肺俞、丰隆,治痰浊壅塞之胸痛、胸满、胸闷等。

3、配心俞、内关,治心血瘀阻之心痛、心悸、怔忡。

4、配肺俞、脾俞、丰隆、合谷、太渊,治疗痰湿咳喘。

日常养生:

用中指指腹点按此穴,用力度以能够耐受为度,按时有胀与微酸感,每次3-5分钟即可。对胸闷、气喘有辅助作用。

二十三、神封穴--消炎止咳宽膺胸

功效主治:

具有通乳消痈、降逆平喘的功效。主治:咳嗽气喘、胸胁支满、呕吐、不嗜食、乳痈、及肋间神经痛、心悸等。

取穴定位:

位于胸口,第四肋间,前中线旁开2寸处。

穴位配伍:

1、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胀痛。

2、配肺俞、太渊,治咳嗽。
3、配肝俞、乳根、膻中,治乳少、乳痈。
日常养生:

用中指指腹轻轻按压此穴,按压六秒钟松开。反复按压持续3~5分钟,可缓解过度运动后引起的气喘。

二十四、灵墟穴--益气平喘疏肝气

功效主治:

具有疏肝理气、宽胸利气的功效。主治:咳嗽气喘、胸满、胸胁胀痛、痰多、呕吐、乳痈、烦满不得卧、咳逆、不嗜食等。

取穴定位:

位于人体的胸部,当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穴位配伍:

1、配神门、神藏,辅助治疗失眠健忘。

2、配足三里穴、中脘穴、内关,辅助治疗呕吐、纳呆。

日常养生:

用拇指按压此穴,用力向下深按,持续5-6秒左右放开,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每次点按5-10分钟。对止咳化痰的治疗有辅助作用。

二十五、神藏穴--消炎平喘治疼痛

功效主治:

具有宽胸利气、安神定志的功效。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烦满、呕吐、不嗜食、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胃炎等。

取穴定位:

位于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穴位配伍:

1、配天突、内关、太冲,治梅核气。

2、配心俞、玉堂,治胸痹、噎嗝、冠心病、心肌梗塞。

3、配肺俞、定喘、尺泽,治胸痛、咳嗽、气喘。

日常养生:

用大拇指按压在灵墟穴的位置,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按揉,力量逐渐加重,以明显的酸胀感为止,每次按揉5-10分钟。对咳嗽和气喘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图片

二十六、彧中穴--止咳化痰能宽胸

功效主治:

具有止咳平喘、祛痰宽胸的功效。主治:咳嗽气喘、呕吐、胸痛、不嗜食、气喘、食欲不振、心脏病、唾血、痰涎壅盛、呃逆、盗汗、胸胁支满、乳痈、紫白癜风等。

取穴定位:

在胸部,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穴位配伍:

1、配支沟、阳陵泉,治胁痛、肋间神经痛。

2、配尺泽、太渊、肺俞,治哮喘。

3、配内关、膻中、阳陵泉,治胸胁胀满。

日常养生:

用拇指指腹点按此穴,对生气或疲累后引起的胸胁部疼痛、咳嗽,能起到止痛、定咳、顺气的作用。

二十七、俞府穴--止咳平喘能开胃

功效主治:

具有止咳平喘、和胃降逆的功效。主治:咳嗽、气喘、痰多、骨蒸潮热、呃逆、呕吐、胸满、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取穴定位:

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穴位配伍:

1、配天突、肺俞、鱼际,治咳嗽、咽痛。

2、配合谷、足三里,治恶心呕吐。

3、配中府、太溪,治久咳虚喘。

4、配乳根,治胸痛胀痛。

日常养生:

当咳嗽痰多时,用拇指指腹按揉此穴,按时有微酸感,每次3-5分钟,可减缓胸部的压力,对减少痰形成的条件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文字整理/华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