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牙痛也有好方法

时间:2025-05-11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50

牙齿是我们身体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咀嚼食物、保护口腔和维持面部结构。“明眸皓齿”、“齿如齐贝”、“齿若瓠犀”,承载着我们对一口好牙的美好向往。

有些人认为,牙齿疼痛出问题是平时刷牙不到位引起的,其实还有外邪侵袭或脏腑失和所致的牙齿问题。

其实这些都是对的,但只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牙齿也一样,是骨之余气所化。只要体内精气充足,阴阳调和,再辅以正确的护理方式,牙痛何来?

古人讲,六经实热,总清阳明。阳明有两个地方,一个是阳明胃,一个是阳明大肠。如果感觉浑身上下火烧火燎、热气腾腾的,一定要先清空肠胃,肠胃清空了,通路就打开了,火热之气自然就往下降。

足阳明胃经循鼻子入上齿中,手阳明大肠经从腮帮子入下齿中,所以牙龈肉乃阳明经所主,阳明胃肠又主肌肉,是多血多气的经络,所以肌肉红肿热痛的,总离不开阳明积热。

牙部肿痛,就像炉灶上烧开的滚水一样,牙龈肉虽然在上面,而热却是从下面阳明胃肠经蒸上来的。所以针对外邪侵袭和脏腑失和接下来要跟大家分享两个方剂,“清胃散”和“牢牙散”。

图片

一、清胃散

“清胃散”收录于李东垣的经典著作——《脾胃论》中,能针对大多数的牙痛起到一定的缓解效果,它有着清胃凉血的效果,通常被医家用于胃火牙痛的缓解。

“清胃散”这个方剂能够直接消除口腔的火气,还能调理脾胃,平衡阴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个方剂的中药配伍并不多,仅有5味药材,分别是生地黄、当归、丹皮、黄连还有升麻,这个方子的组成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深刻的中医智慧,还被后世医家称之为“牙痛第一神方”。

1、生地黄性寒,味甘,归心、肝、肾经。《汤液本草》认为它“凉血补血,补肾水真阴不足。”阴分少,血液会沸腾,生地凉血补血,可以给燥热的血液降温,并且及时把新鲜血液补充进来,以此来达到清火的目的。在这个方子中,生地黄主要用来清热解毒,消除口腔内的火气。

2、当归是和血的,一般牙痛的同时经常会伴有牙龈出血,这是郁热郁火闷在牙龈处造成疼痛,通过出血来泻热。当归有调和的作用,能令血脉得归。

3、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渴的功效与作用,能够清胃火,从而显著缓解牙痛症状。在方剂中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能增强疗效。

4、升麻升清,配合苦降的黄连,使得整个方子有升有降,升降有序,充分体现了李东垣的理法思路:升散郁火,降泄浊热。

5、丹皮是牡丹的根皮,丹皮带点凉性,它的作用跟生地一样,也是凉血的。一个人阴虚血热的时候,很容易烦躁,睡不好觉,这个时候常常会用上点丹皮,丹皮是直入血脉的,它可以清血分郁热,而且是一边清,一边流通,它这个流通的特性可以导引气血恢复周流,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它会郁滞在那里。
    

图片

 二、牢牙散

“牢牙散”记载于李东垣《兰室秘藏》中。用来治疗治牙龈肉绽有根,牙疳肿痛,牙动摇欲落,牙齿不长,牙黄口臭的问题。不同文献记载的牢牙散组方略有差异。

组方‌:‌羌活‌:祛风散寒,缓解牙周疼痛;‌草龙胆(酒洗)‌:清泻肝胆及胃火,减轻牙龈红肿;‌羊胫骨灰‌;收敛止血,固齿护龈;‌升麻‌:升举阳气,清热解毒,改善牙龈宣露。

此方‌攻补兼施‌:草龙胆清热泻火,羌活祛风,羊胫骨灰固齿,升麻调和气机。‌肾齿关联‌:后世衍生方剂(如含补骨脂、大青盐的版本)强化了补肾固齿的理念。现代我们所用的中药牙膏及牙粉都有古人智慧的影子。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两个方子效果显著,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对于体质虚寒的人,或者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人,建议在使用前咨询专业的中医师。在服用中药期间,还应该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除了用药,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预防牙齿问题。

1、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牙膏或牙粉产品,定期的口腔检查,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每天早晚刷牙,并且每天早晚刷牙三分钟左右。使用牙线及时清洁牙缝残渣。

2、注意饮食调理也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可以增强牙龈的抵抗力。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减少烟酒的摄入,在晚上睡前,不要吃糖或喝甜牛奶。吃甜食后及时清洁口腔。

3、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记载:“晨起后闭口并舌抵上腭”,简单来说,就是每天早晨上下牙齿反复相互咬叩60~360次。叩齿结束后,我们还可以将舌头抵住上颚,此时口中会逐渐溢满津液,若将唾液分3次咽下,可减少口腔疾病发生,强身健体。

文字整理/华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