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何以为道器?上篇:古琴的先天“道”体

时间:2025-05-19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28

世间万物,皆有其声。风过疏竹,浪拍海岸,鸟鸣山涧,蝉噪林间,此皆为天地之音。于人而言,生于其间,感物而动,心有所寄,遂有音乐流淌,或为情感寄托,或为心境展现,或为精神升华。在中华文化的浩瀚星河中,有一种声音,它自远古而来,清微淡远,古朴幽深。其音,如空谷足音,引人静思;其韵,似潺潺流水,润物无形。这便是古琴。

古琴,在古时被称为琴、瑶琴、玉琴、丝桐等,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位居四艺“琴棋书画”之首。世人多知其为雅乐,闻其音可静心。然溯其本源,便会豁然领悟:古琴并非只是一件乐器,它自诞生之初,便与天地相往来,与大道本体相合,与道家思想交相辉映,堪称“先天道体”的道器。

上古创制:圣人神器,沟通天地

古琴自诞生之初,便深深烙印“道”的印记,被赋予沟通神明、调和阴阳的使命。相传伏羲观凤凰非梧桐不栖,乃象其形,削桐制琴。琴被创制的初衷并非为了娱乐,实为巫祝神器,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世人皆知神农尝百草以济世,然其亦制琴抚琴。神农曾作《扶持》一曲,便是用以祈求风调雨顺,滋养万物。圣人抚琴,琴声上达天听,下探幽冥,成为人与神明对话的桥梁。

上古圣王治世,琴亦是重要的辅政安邦神器。《礼记·乐记》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南风歌》词:“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来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表达舜帝抚琴歌唱感通天地,为子民祈福,使百姓安居乐业。尧帝亦曾作琴曲《神人畅》,记述了神明现身,示天下有洪水,命尧拯救苍生。尧帝感念神恩,派大禹治水,便有了《新论·琴道篇》“昔夏之时,洪水襄陵沈山,禹乃援琴作操,其声清以溢,潺潺,志在深河”的记载,讲述了大禹治水时,以琴声疏导泛滥洪水缓缓流淌的传奇。

这一时期的古琴,被认为具有感通天地、调和万物的神奇力量,成为圣人的载道神器。其创制与运用,无不体现着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顺应,这与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遥相呼应。

图片

礼乐兴邦:教化礼器,君子修身

自尧舜以来,尤其周代礼乐制度的建立,古琴逐渐从圣人神器融入至礼乐体系中,成为“礼乐治国,教化百姓”的重要载体。其“中正平和”之音,被视为培养君子品格的良助。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极力推崇古琴,不仅自身好琴,更于杏坛讲学时弦歌不辍,视琴乐为修身与传教之法。《左传》言“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礼记》述“士无故不撤琴瑟”。这些记载,清晰地表明古琴被赋予规范行为、修养心性的礼器。抚琴,成为君子日常修身的一部分,是身份与德行的象征。

历代文人及士大夫之所以钟爱古琴,更在于其所蕴含的“琴德”。汉代蔡邕在《琴操》中提出“琴者,禁也”,意在“禁止于邪,以正人心”,进一步确立了琴的教化功能。他认为,古琴是“天地之正音”,得良材、得其人、得其律,便能契合天地正道。而西晋嵇康更是将琴德推向极致,他在《琴赋》中赞誉“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认为古琴能“怡情养性,宣和导气”,视琴声为涤荡心胸、净化灵魂、接引天地精神的妙道。

从神器到礼器这重身份的演变中,古琴虽被赋予了礼教色彩,但与其“道”性内核并不冲突,反而将“道”潜藏于“琴德”之中,与道家思想相辅相成。

图片

以琴证道:悟道法器,琴助修真

尽管古琴经历了从神器到礼器的身份流转,但其与生俱来的“道”性从未中断,且随道家思想不断地深入与升华。老子“大音希声”的哲思赋予琴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意蕴。古琴的“道”性,不再仅仅体现在上古的巫祝功能上,而是转向了更为深邃的精神追求,成为悟道证真的法器。

琴乐所追求的“虚、静、清、远”之境,正是道家“致虚极,守静笃”以艺术形式的体现。“清微淡远”的琴音,最易引人进入“物我两忘”之境,从而体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如琴曲《流水》、《渔樵问答》等,无不寄托着对自然的深情、对大道的体认;《广陵散》的慷慨悲歌则是生命绝唱对大道的深刻表达。

古琴的音韵,被认为能够调和阴阳、沟通天地,从而助人进入“虚静”的状态,达到“无为”的修行境界。这与道教所追求的“天人合一”、“与道合真”相契合。故历代高道多善琴,无论隐修或云游,他们常抚琴来修身养生、调和心神,辅助其“坐忘”修行。也有不少高道借琴调息炼气,以助内丹修炼。如南宋时期的白玉蟾祖师,其诗文中就大量地将琴道与丹道相结合。他认为学琴与修道都在于守住精气与心神,称赞琴心即道心,琴道即丹道。

结语:琴心合道,形韵常存

从伏羲削桐而始,古琴历经数千年风雨,其承载的文化意涵在不断丰富,但核心的“道”性却始终贯穿其中。从沟通天地的神器,到规范人伦的礼器,再到悟道证真的法器,古琴沉淀为道学文化中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象征符号和修行道器。

而古琴的“道”性,不只在于其历史身份的演变,更在其形制与表达方式中蕴含的深邃哲理,其形制构造,暗合天地阴阳之理;其音韵清幽,妙通虚静之境;其演奏心法,更是内观自省的修炼过程。此中玄奥,且待下篇为您细细道来。

撰稿人/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