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到底该怎么煎,煎好之后该怎么喝?

时间:2022-01-02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559
明代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意思就是说:中医治疗疾病的效果如何,虽然关键在于医生的辨证选方用药,但也与中药的煎服有密切关系。如果煎药方法不合适,势必影响疗效。那么该如何正确的煎煮呢?

图片

一、煎药前的准备

1.忌用铁、铜、锡等金属类容器

一般来说,应该选择具有传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散热慢等特点的器皿。如:砂锅、陶罐、搪瓷器皿、不锈钢器皿等,其中尤宜采用砂锅和陶罐,忌用铁、铜、锡等金属类容器,这是因为铜、铁与药材中鞣质、苷类起化学反应易生成沉淀,改变药性而影响疗效。

2.不用清洗药材

准确来说,我们从医院或药店买回家的不是中药材而是“中药饮片”,是经过炮制过程,已经清洗干燥过的,可以直接煎煮使用。如果发现一些质量不太好的饮片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冲洗一下,但不要像洗果蔬那样大肆淘洗,这样会把药物的有效成分洗掉。细小种子类的药材一定不能洗,因容易被水冲走,直接影响药效。

3.需要浸泡,但不能用热水

目前用于临床治疗的大多数中药饮片均为干品,如不经过浸泡而直接煎煮不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可使药物的表面湿润、变软、植物细胞膨胀,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药材组织的蛋白质在加热煎煮过程中受热固化、淀粉糊化。因此,煎药前,要先把药材浸泡一段时间,但不能使用热水浸泡,因为热水会使药材外层组织紧缩,使药材的有效成分难以渗出,影响药液浓度。

浸泡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2-5cm为度。(经验法:用手把药材压着,水刚好漫过手背即可。

浸泡时间:药物的浸泡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浸泡的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霉败。

二、煎药时的注意事项

1.煎药的火候

煎煮时,先用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微沸。煎药时间长短依据药剂类型而定:解表药、清热药、芳香药沸后煎10至20min,滋补药沸后慢煎40至60min。煎药时不宜频繁打开锅盖,以尽量减少有效成分的挥发。

2.煎药的次数

中药汤剂每煎1次,其有效成分可析出约45%左右,在通常情况下煎服2次即可将药物有效成分的90%析出。如果只煎煮1次则有效成分损失在55%左右,因此以煎药2次为佳。临床治疗时应根据具体的需求灵活变通,如需利用大黄的泻下作用时,煎1次即可,因为大黄头煎液具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二煎液不但没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反而具有抑制肠蠕动的作用。

3.先煎

介质类、矿物质类药物由于其质地较为坚硬,煎煮时间过短则有效成分不易析出,如磁石、龙齿、龟板、鳖甲、生石膏等,在煎煮前应先将药物打碎并先煎、久煎。一般应在煮沸后2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物同煎。还有些药物因含泥沙等杂物不宜和其他药物共煎,需先煎取汁,再以此汁煎煮其他药物,如生铁落、糯稻根等。此外,对于一些有毒的药物需先煎、久煎去除毒性,如川乌、草乌、附子等,先煎可使其双酯类生物碱的毒性降低,时间以30至60min以上、口尝不麻舌为宜。

4.后下

后下的中药,一般都是在其它药物煎好之前5~10分钟下就可以。后下的中药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气味芳香的药物,比如砂仁,豆蔻,草蔻,藿香,薄荷等,这些中药都含有挥发油,如果熬时间过久,挥发油就会挥发掉,影响药物的疗效。另一种就是像大黄、番泻叶等具有泻下功效的药物,煎煮时间长会破坏泻下的功效。

5.包煎

旋覆花、辛夷等药物带有绒毛,煎煮时如直接和其它药物混煎,则可刺激咽喉部,引起咳嗽、呕吐等副作用,因此宜包煎,以减少对咽喉部的刺激,减少患者的痛苦。再如蒲黄、海金沙等药物呈粉状,因个体药物体积小,表面积大,不能与水进行充分接触,直接与其化药物煎时,会使汤剂混浊不清,因此宜采用包煎的形式进行煎煮,但不宜包得过紧,以免影响有效成分的析出。

6.烊化

阿胶、龟胶、鹿角胶等由皮、骨、甲、角经特殊加工制成的胶状物的药物,需进行烊化(将药物放入碗中,加少量水,放在锅中隔水蒸炖,不时用筷子搅拌)后,与煎好的药汁和匀服用。这样既可防止煎药时药物粘底糊锅,又可避免药物有效成分被药渣吸去。

7.另煎

一些贵重中药材,如:人参、西红花、红参片、鹿茸、冬虫夏草等。为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并减少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所引起损失,需要单独煎煮,取煎汁与其他他药汁兑服,实现减少经济支出而达到最好疗效之目的。

8.道法加持

天师府祝由术可以和汤药完美结合起来,使用时可将祝由符画在中药饮片上,或者画在煎煮好的中药汤上以强化疗效。
图片

三、自己煎好,还是医院代煎好?

看了上面的中药煎法,可能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会有个疑问,自己煎中药这么麻烦,那请医院代煎怎么样呢?到底是自己煎煮中药好还是代煎好?

各有利弊!

代煎使用的是容量较大的自动煎药机,煎药机有优点,比如它可以节约时间,利于保留药材的挥发成分。但是代煎中药的缺点也很明显,一是煎药机的程序是固定的、统一的,也就没办法兼顾先煎、后下、另煎等要求;二是代煎是一次性煎煮一周或两周的药量,会影响药液的新鲜度;三是因为代煎容器比较大,水量必须到达一定量才会开始工作,所以小剂量的药煎煮出来的药液会比较稀,影响药效,这也是很多人觉得代煎的药液的味道淡,药效不够的原因。

四、怎么服用汤药

1.服用时间

《汤液本草》中指出:“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这也就是说,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患者胃肠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定。

饭前服

病位在胸膈以下的,一般在饭前30-60min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治疗肠道疾病,因为在空腹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的通过胃入肠道,从而使药物较多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被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另外补益药为防止药物被胃肠道的某些酶分解,也宜在饭前服。

饭后服

病位在胸膈、胃脘以上的,一般在饭后15-30min服用药物,可使药性上行;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剂宜在饭后服,如乳香、没药等,以减轻对胃肠黏膜的伤害;健脾和助胃消化的药可在稍进食后再服,如:山药、薏苡仁、山楂;毒性较大的药,也宜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不良反应。

空腹服

润肠剂、驱虫剂、泻下剂、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以空腹服为好,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如独参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

睡前服

有些药适合在睡前15-30min服用。安眠宁神剂应在睡前服;缓泻药宜睡前服,如麻子仁丸,一则滋阴增液能够充分润养肠道,软化燥结,二则以利次日清晨排便。

因病服

《证治汇补》所言:“凡疟方发之时,不可服药,须于未发两时之先”。截疟药宜在发作前4、2h各服药1次,以便控制其发作,且这类药若在疟发之际服用,其更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回阳救逆的四逆汤,通关开窍的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等急救药品,宜及早投药。治疗湿脚气的鸡鸣散,应在黎明前服用方可使药力直趋下行,令湿浊更易祛除。

2.服用方式

分服法

将1日1剂的中药,分2-3次等量服用。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者也可采用少量多次或浓煎后服用。

顿服法

将1剂汤药1次服下,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目的在于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效应,如通便剂、化瘀药等,升麻鳖甲汤、甘遂半夏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大黄硝石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大黄牡丹皮汤、大黄甘遂汤、红兰花酒等。

频服

将1日的药量,少量多次服用。多用于治疗上部疾病,尤其是咽喉疾病或呕吐患者,缓缓服下,能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较快见效,如:清燥救肺汤、三子养亲汤、苦酒汤,以及治疗咽喉疾患以汤药代茶等,其目的是使药方在病变局部持续发挥作用。

连服

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如治疗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败血症等,多用此法。即在短时问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3.服用温度

热服

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以助药力。常用于解表发汗药、急症用药、寒证用药,如:麻黄汤、桂枝汤宜热服。

温服

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待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可作温服,温服一方面可和胃益脾,如:散寒的当归四逆汤以及补益类的汤药,另一方面可减轻胃肠道的刺激,如含有瓜蒌仁、乳香、没药等汤剂。

冷服

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呕吐或中毒患者,或清热解毒药,热证用寒药,属“热者寒之”、“热药冷服”大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