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压力巨大的现代社会,《黄帝内经》教会了我们什么

时间:2022-01-19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491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和工作压力给人带来的负担越来越重,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很累。但是越觉得累,就越需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从传统医学中汲取智慧,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但它不单是一部深奥的理论著作,更是一部苦口婆心,唠唠叨叨,手把手地教人怎么吃饭、睡觉、工作、生活、保持良好心态的书,是我们祖先对后辈的谆谆教诲,是一部养生的宝典。《黄帝内经》对于养生的论述很多,简单概括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一、好好吃饭

《内经》认为,人应该饮食有节,营养均衡。

 《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饮食有节”的观点,认为不能吃的太撑、太饱,而且要注重品种多样,营养要均衡,结构要合理,粗细粮搭配、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常吃适量的鱼、蛋、瘦肉,少吃肥肉和动物脂肪。正如《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提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讲到“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种以“谷养、果助、畜益、菜充”的平衡膳食模式,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图片

二、好好运动

《内经》认为,人应该动静相宜,形神共养。

一是人要适合四季的变化,动静结合,该运动的时候运动,该静养的时候静养。就像《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

二是生命在于运动,正常的劳动和体育活动,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体质、提高效率。就像《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自然界和人体的运动的方式都是“升降出入”,而人体也通过“升降出入”的运动而不断地生长发育和变化。通过运动,人体排出体内毒素,吸纳自然界的清气和水谷之气,才能气血充盈、精力旺盛、神采奕奕。

三、好好睡觉

《黄帝内经》认为,人应该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起居有常、保持生活规律是实现长寿的一个重要环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四季卧起早晚之宜,提出:春夏宜“夜卧早起”,秋季宜“早卧早起”,冬季宜“早卧晚起”。《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篇》指出“夫有百病者,多在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黄帝内经》强调“因时制宜”的观点,这实际就是现代科学所说的“生物钟”。按照规律的生活作息,人体生理代谢最平稳,并且耗能最少,心理生理都处于和谐状态,体内代谢不易被干扰,可使人体节律良性化。保持人体节律相对正常的周期,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有很大帮助。

四、好好预防

《内经》认为,人应该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在疾病早期或发病时治疗,可以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而如果发病了或者久病后再治疗,就会因病情复杂、病邪羁绊缠绵,使治疗的难度加大。因此《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图片

五、心平气和

《内经》认为,人应该精神内守,心安不惧。

人的一生路漫长而修远,凡事岂能事事顺心?豁达的心态是良好情绪的保证。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的精神活动状态。倘若七情紊乱,则会引起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正所谓“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要努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以豁达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

最后,现代风风火火的网络世界、优胜劣汰的竞争社会,使得人们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随着物质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运动量日渐减少,饮食结构比例失调,作息时间缺乏规律,这些都给人们的健康埋下了隐患。正因如此,我们才更需要在《内经》的养生规则和现代生活中寻求到融合点,在这瞬息万变目驰神迷的世界中给自己圈出一个相对规律的空间,划出一条相对健康的底线,才能够让我们渴望的健康长寿有基本的保障。

文字整理/华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