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秋分:昼夜均,寒暑平

时间:2022-09-26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1683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每年阳历9月23日前后,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有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根据我国旧历的记载,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秋分是气候宜人的时节,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

图片

一、节气习俗

祭月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因此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至今全国多地也遗留有“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吃秋菜—在岭南地区,有个不成文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野苋菜,俗称“秋碧蒿”。秋分这天,当地人都会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与家里的鱼片“滚汤”,名曰“秋汤”。因此,民间流传有这样一句顺口溜:“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吃秋菜来祈求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竖蛋—民间素有秋分立蛋的传统,选择一个光滑均称,刚出生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将鸡蛋竖立起来,称为“竖蛋”,以此祈盼平安和顺。如今,在每年秋分的那一天,全国各地也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传统节气的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二、起居养生

《黄帝内经》中记载:“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一旦破坏了机体的阴阳平衡,有阴阳偏盛或者偏衰的情况出现,就会引发疾病,秋分时节,天气逐渐由热转凉,昼夜均等,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起居、饮食、精神等方面,也要做出相应调整。

秋分养生先养肺,秋分以后,气温骤降,雨水开始频繁,寒冷袭人,这种情况下,如果人体抵抗力差,稍不留心,就会引起口唇干燥、干咳,甚至感冒、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所以,在秋分时期一定要注意保养肺气。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尤其是老人、孩子和体质虚弱的人,更要注意保暖,避免寒邪伤肺,睡觉时要盖好被褥。

秋分时节,饮食以温润为主,少吃生冷食物,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要注意预防寒冷刺激以免引发旧患。饮食多吃一些清润、温润的食物,如秋梨、萝卜、百合、银耳、藕、苹果、蜂蜜等,可起到润燥的效果,熟食秋梨还可滋养五脏阴气。

秋分时节防“心衰”,“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分时节,大地万物凋零,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片凄凉的景象,人们容易产生“悲秋”的伤感。俗话说“多事之秋”,因此要注意精神心态方面的调养,谨防心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心态要平和,不要觉得时时处处都有人要和你作对,不要过于敏感;遇到压力或苦闷,要多和朋友亲人交流,不要把自己封闭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秋分时节适宜登高望远,闲暇时间,参与集体活动,可使人身心愉悦,心旷神怡,从而消除不良的情绪。

图片

秋季,是南方吃螃蟹的季节,清代《随息居饮食谱》中认为螃蟹具有“补骨髓,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等功效,秋分时节吃螃蟹有助于体内运化,调节阴阳平衡。挑食以外壳背呈墨绿色、肚脐凸出、螫足上刚毛丛生的螃蟹为上品。秋蟹虽然营养美味,但食用“秋蟹”还是要适量与讲究,螃蟹性寒,食用时须蘸食葱、生姜、醋等调味品,以祛寒杀菌,如果食用不当,反而会伤脾胃,给健康造成损害。

最后分享唐代道医孙思邈的叩齿养生法:每天早晚,站立或坐姿,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需发出声响,轻轻慢慢互叩36下,用舌舔齿周5~6圈,最后将唾液分为三小口,徐徐咽下。在道医看来,唾为肾之液,有滋润皮毛、五官,濡养内脏、骨骼以及脑髓的作用,咽下叩齿之后的唾液,可以很好改善秋分后人体阴虚火热的状况,是个简单、有效的养生之法。

《点绛唇》

宋·谢逸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

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文字整理/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