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味清热中草药集锦
已时值隆冬,外界天地万物皆处于闭藏状态,人体也是腠理不开,容易淤积内热。现按照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虚热这5大类介绍20味清热的中草药,希望能够对您的健康有所帮助。
一、清热泻火药
石膏
【药性】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敛疮生肌。
【用法用量】生品煎服,15~60g,宜先煎;外用宜火煅研末。知母
【药性】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鉴别用药】石膏、知母均能清热泻火,可用治温热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但石膏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知母泻火之中长于清润,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等证多用。
栀子
【药性】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夏枯草
【药性】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肝火,散郁结。
【应用】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
二、清热燥湿药
黄芩
【药性】苦,寒。归肺、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止血多炒炭。
黄连
【药性】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用量】煎服,2~5g。
黄柏
【药性】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鉴别用药】黄芩、黄连、黄柏药性皆苦寒,以黄连为最。三药均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主要功效,常相须为用治疗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之证。但黄芩偏泻上焦肺火,肺热咳嗽者多用;黄连偏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中焦湿热、痞满呕逆及心火亢旺、高热心烦者多用;黄柏偏泻下焦相火、除骨蒸,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劳热者多用。
三、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药性】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痈肿疔疮;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热毒血痢。
连翘
【药性】苦,微寒,归肺、心、胆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鉴别用药】连翘与金银花二药既可透热达表,又能清理热而解毒,对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热毒疮疡等证常相须为用。然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且善于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善治瘰疬痰核;而金银花疏散表热之效优,且炒炭后凉血止痢,用治热毒血痢。
板蓝根
【药性】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应用】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蒲公英
【药性】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应用】痈肿疔毒,乳痈内痈;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鱼腥草
【药性】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用法用量】煎服,15~25g。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不宜久煎。
射干
【药性】苦,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应用】咽喉肿痛,痰盛咳喘。
白头翁
【药性】苦,寒。归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应用】热毒血痢,痈肿疮毒。
四、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药性】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热入营血,口干舌绛,斑疹吐衄;骨蒸劳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玄参
【药性】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应用】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骨蒸劳嗽,津伤便秘;咽喉肿痛,瘰疬,白喉。
牡丹皮
【药性】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