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指南指出居家治疗人员应当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可进行对症处置或口服药治疗。
发热是感染新冠非常突出的一个症状,很多人觉得体温越高说明病情越重,发热了就一定是不好的事情,这样的说法对不对呢?要知道答案,首先我们要对发热的原理有个清楚的认识。当外邪(比如风寒之邪等,即西医所说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体表的时候,人体内的正气(可以粗略地理解为气血)就会马上做出反应,会立刻奔赴入侵地点与邪气做斗争,战斗就会擦出火花,体温也就随之升高了。人体发热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人体在体温上升的时心跳加快,代谢增强,有利于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有的人发热的时手脚就会冰冷,甚至还会全身寒颤,如果手脚暖起来,体温就降下来了,这是为什么?一般这种情况说明人体气血不足,体内的气血都去支援与细菌的作战。越是正邪相搏,体温就越高,需要抽调其他部位的气血就越多,原本供给手脚气血不够了就冰了,等气血打完战返回它该去的部位,体温就下来了,手脚也就暖了。所以本身气血不足的人,发热时不仅会调动手脚的气血,而且发热后也觉得很累。发热就是人体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结果,体温高不高,只能说明正邪双方斗争得激烈不激烈,并不能跟病情严重与否划上等号。如果感冒了却没有发热,就说明了正邪斗争时间太短,不足以引起发热,或者正邪之间并没有发生斗争。这就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体正气足,而邪气薄弱,正气轻而易举就战胜了邪气,使得感冒很快就康复了。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无法出兵征战,只有等敌军深入的时候再一鼓作气、决一死战,这种情况病情往往会加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感冒发热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所以不要感冒一发热就急着吃退烧药、急着冰敷,除非高热可能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单单为了降体温而降体温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对症下药,把入侵的病菌清除掉才是根本之道,那发热自然也就自行消退了。有许多人一感冒就急着用药物治疗,甚至用抗生素输液,这样的做法有悖于人体的免疫系统自愈规律和医学原则。正常情况下,成人感冒短时间发低烧好事,长时间发低烧以及发高烧是坏事,具体分析如下:1.短时间发低烧:短时间发低烧能够振奋体内正气,集身体大部分气血与邪气相斗争。使身体吞噬细胞的活动性增加、抗体生成增多、白细胞内酶的活力以及肝脏的解毒功能有所提高,从而使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得到增强。因此正常情况下,成人感冒短时间发低烧是好事。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多喝温开水来缓解症状。2.长时间发低烧:长时间发低烧很可能会引|起身体代谢异常,从而使病情恶化。因此成人感冒长时间发低烧通常是坏事,这种情况下,不建议使用药物,可以通过冷敷、酒精擦等物理降温的方法来缓解症状。3.发高烧:发高烧很可能会造成脱水、呕吐、惊厥等症状,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成人感冒发高烧通常是坏事。这种情况下,可以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赖氨匹林散等药物缓解症状。健康的成年人,在感冒期间可以多喝水,加速病毒的排出,再加上注意休息,气血充足的人凭借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就能杀死病毒。大多数病人发烧会在三天以后出现体温逐渐下降的趋势,如果三天之后体温呈下降趋势,虽然还没有到完全正常的水平,而全身状态有所改善,那么就可以继续居家治疗。当然如果是年老体弱者和小孩以及发高烧的患者,还是要到医院就诊遵医嘱吃药、打针或者输液,以免引起别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