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淮北的枳,其实是很好的中药

时间:2022-12-29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1154
中国有句老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的意思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结出来的就是唯美可口的橘子,如果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结出来的就是难吃的枳子。

一句话总结起来,枳就是长坏了的橘子。可能也正是因为这句话,千百年来,大家都觉得枳这种东西不是啥好果子。其实这真是冤枉了枳,枳其实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材。
一、枳是一味好药
枳是芸香科、枳属的小乔木。具体药性而言,枳性温,味苦,辛,无毒,可以舒肝止痛,破气散结,消食化滞,除痰镇咳。中医用以治肝、胃气、疝气等多种痛症。
二、枳分枳壳和枳实
枳,具体又可以分成两种,分别是枳实和枳壳。
最早的时候,都是统一叫做枳,比如《神农本草经》。后来出现了枳实,再后来在公元974年的《开宝本草》才出现枳壳一名。沈括的《梦溪笔谈》有详细记载:“六朝以前医方,唯有枳实,无枳壳,……后人用枳之小嫩者为枳实,大者为枳壳,主疗各有所宜”。
总结起来就是:
枳实药劲比较强,是用嫩果制成,果皮较厚。枳壳药效比较缓和,是成熟的果制成,常将种子挖去,故中空而皮薄,因此才叫枳壳。
如果怕药效记混了,也可以这样类比来记:成熟的果实,去掉瓢,叫做枳壳。就好像中年人做事慢慢悠悠、不着急,性格宽和,所以枳壳相对较和缓。而干燥的幼果叫枳实,如少年猛悍,做事冲动,药性猛烈。
图片
三、枳壳和枳实的妙用
药性赋中记载: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我们来看《药性赋》里头两个字就把枳实、枳壳的形象讲得淋漓尽致。下气而已!
提到下气,这里头可有大学问,如果懂得用下气之法来治疗疾病,那大半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思路启发。
因为很多疾病都可以看成是气机失调,一团浊阴在那里,想要理顺就得帮助人体恢复升降,令浊阴出下窍,清阳出上窍。恢复正常升降秩序,其病自消。要想要浊阴出下窍,就需要懂得用下气之法。这个枳实、枳壳就是下气药的代表。
近些年来中医圈里非常流行黄元御的《四圣心源》,他有一个非常出名的理论,一气周流理论。人体这一气转得圆,他就健康,转不圆,就容易生病。
近代有个大医家叫做麻瑞亭,他就是从《四圣心源》里头按照一气周流理论,拿出一个方子来巧妙变化,便是下气汤。他用这下气汤灵活变通,治了大半辈子病,效果非常好。中医就是这么神奇,你如果悟透只言片语,钻进去,可能一辈子都享用不尽。
四、病与心性分不开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宽中下气是尤其重要的,人人都需要。我们看现代社会,哪个人没脾气,哪个人能真正的虚怀若谷。很多人都是因为心胸中气量不够宽大,遇事不够和缓从容,才那么多气机瘀滞,气机上逆导致的疾病。所以说临床上你但凡见到胸怀不宽,脾气焦躁的,随手枳实、枳壳都可以用上。
现在社会,人们很多疾病跟心性是分不开的。大家对待名利,都是争抢的心态,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家不知道在争夺过程中,把自己的心脉加紧,气机搞逆乱,搞上越了,搞出病来了。所以张仲景在《伤寒论》上说,世人们大都忘躯殉物,危若冰谷啊!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世人大都忘记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把精气神全部都聚焦在名闻利养上,最后搞得精疲力尽,透支身心,气机逆乱,百病丛生,这真是危险得像临渊履冰啊!
所以说真聪明的人,他从来都是以自己内在的精气神为宝,而不明智的人,却徒以外在的财富为宝。结果前四十年拿身体搏金钱,后四十年想拿金钱来换身体都不可能了。
我们这个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加速的时代,我们从马车到汽车再到如今的高铁飞机,各种不断加急加速的行业里头,可以看出人体的气机被前所未有地调上来。张仲景称之为: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图片
医圣张仲景当时看到的情况,跟我们当今时代人们追名逐利是多么地相似,应该说这是人的一种本性。这种唯名利是求,必然会导致气机上逆,心中窄小,所以世人都需要一剂下气汤。
现在再回看橘生淮南而为橘,生于淮北而为枳的故事。可以看出天生我才必有用。不是说橘子就好,枳实就不好。橘子甘甜可口可以吃,枳实宽中下气可以治病,都有用武之地!
文字整理/华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