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脚丫子灵活有力么?很多人估计都对这个问题感到陌生,甚至从来都没想过这个问题。似乎只要自己的脚没有任何痛感、也不妨碍自己行动,就完全忽视了它的存在。比如说:您的五个脚指头能顺利张开和并拢?五个脚指头能抓取东西么?您的脚踝能旋转灵活么?估计有很多的人都没想过,甚至都没尝试过吧。从临床实际来看,还是有很多人的脚僵硬如同铁板一块。而我们的脚趾、脚踝,对保持身体平衡、避免遭受运动伤害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自从人类开始独立行走之后,脚的重要性就开始凸显,不仅承担起了人体全部的重量,还要对人体的各项运动起到重要的底层支撑作用,以保障人体的平衡性和灵活性。而脚趾更是作为“人体底盘”里五个小支点的存在,可以灵活调整发力点和支撑点。可以说,脚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是名至实归。而当我们谈及速度、力量、技巧等运动词汇的时候,绝大多数人很难想到脚部在这中间起到的关键性作用。而灵活、强壮的脚趾以及有力而牢固的脚踝能加强人体的弹跳能力,并且极大的帮助我们对落地瞬间身体稳定性的控制,使我们的反应更快、启动更迅速。根据计算,普通人每跨出一步,全脚掌包括脚趾承受的冲击力是自身重量的120%-180%,而步行一公里下来,脚部累计承受的重量就达到一百多吨。人的脚有26块骨头、33个关节、19块肌肉和 107条韧带组成,相比较之下,人的手也就只有29块骨头、29个关节、34块肌肉和123条韧带。看起来,脚的复杂性也不必手差多少,所以,脚越是强壮就越可以对身体起到稳定的作用。反之,越是忽视脚趾的灵活性和力量性,越是存在较大的行动隐患,更容易造成足底筋膜炎症、骨骼变形以及对其他骨骼在不当受力影响下的代偿变化。人体十二经脉中有六条经过脚,分别是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且其起始点均是从脚趾处开始,故而人体健康状态与否跟脚上的五个脚趾息息相关。脚上也有很多调理养生的大穴,比如太冲、太溪、厉兑、公孙、至阴、大敦、涌泉等,对我们调理五脏、盈和气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养生保健这块,对于脚部和脚趾的养护更是精心。比如足浴、足底按摩等,甚至通过常年的实践,摸索出了足底按摩反射区,由此可见古人对其重视程度。那些脍炙人口的谚语,如:人老脚先老;寒从足下起;寒露脚不露;男怕脚肿;热水洗脚,胜吃补药等等充分表达出对脚部的重视。而在道家养生锻炼中,对脚部和脚趾的锻炼可是必不可少。道家的导引、武术动作中从准备环节开始都是要求脚趾抓地,这样有利于下盘更加稳当。很多人在练习道家养生功法比如站桩、太极拳、八段锦等的时候,完全没有办法体会到五趾抓地和力从足下起的含义,归根结底就是脚部的肌肉和筋膜太僵硬了。脚部常见的疾病以湿疹、脱皮和溃烂等现象最为常见,现代医学认为是真菌感染,可从道医的角度看来,这是体内湿热下注的表现。此外比较常见的就是筋骨痛,以及皮肤和指甲表面长出赘生物,这在道医的角度看来,代表着是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兼有外邪入侵之象。其治疗思路也不是与病菌正面对抗,用各种杀菌药物灭杀,而是内培元气;外改变脚部病菌的生存环境,将脚部阴冷、潮湿的环境调整成温暖、干燥的环境;最后就是改善四肢末端的气血运行。既然脚部如此重要,我们又该怎么锻炼呢?尤其是中年老人,更是需要加大对脚部的锻炼、1、练习脚趾开合。端坐以后,伸出脚掌,用力撑开脚趾持续三五秒以后,再用力并拢且也持续3-5秒。2、脚趾爪物。在脚跟前放毛巾,或者大小适中的小球,尝试用脚趾把它们抓握起来。3、脚趾点地。在平稳柔软处,脱掉鞋袜,光脚站立以后,踮起脚后跟,以五趾撑地,不能保持平衡者可用手扶墙体练习。4、脚踩筋膜球。手扶墙,单脚支撑,另外一只脚用脚板心来回踩,按摩脚底板。5、旋转脚踝。或坐或躺,伸直双腿,尽最大限度转动脚踝。我们的双脚除了进行力量和灵活性的锻炼,还需要做一些保养。比如温热水泡脚、按摩脚板心和脚后跟,轻柔拉扯脚趾、热敷脚踝等等都是很好的方式。最后,别忘了给我们的双脚配上一双松紧合适、大小适中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