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是修行?

时间:2023-06-20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427
不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上,小编遇到的高频问题便是“哪里的道观适合修行”?乍一看是在寻求推荐地点,但仔细品品,问题的本质其实是“怎样才算是修行”。

关于这个问题,说法众多且不一,让很多初入门或是想要入门的朋友们不知所措。小编自身在修行的过程中,有主观的感受,也有客观的问题,所幸得遇师父指点才少走了弯路。今日便将自己的感悟说来与大家分享探讨,希望能解你一二困惑。
大家都知道,时间、地点、人物是记叙文的三要素。其实修行也离不开这三个要素。
时间
对于生活在快节奏社会的现代人来说,“没有时间”是常态。光是工作生活、照顾家人、人际交往应酬等就能占据2/3甚至更多的时间,在这个大前提下,想要修行的朋友基本就被劝退了。
所以时常听到“等孩子毕业了”、“等我退休了”、“等到财务自由了”等等说辞理由。也确实有忙到脚不沾地分身乏术的朋友,那就等到真的时间自由了再开始,修行是个任何时候都不晚的事情。
但对于那些既觉得时间紧凑,又想要马上开始修行,所以到处寻求捷径的朋友,小编郑重的回答一句:修行没有捷径,就是不辍不弃日积月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往前走。并且,修行也没说像8小时工作制必须修够。各家各派功法各有不同,在此不作讨论,仅以本门的要求为例:有特定时间的功法就在规定的时间练,核心功法每天坚持练,其它功法尽量多多使用,使用的过程即是修炼的过程,且身体不适或是疲累的时候,不要勉强练功。
总结来说,有时间就多练点,没时间就少练点,重点在于坚持,而不是花的时间越多就修炼的越好。
地点
地点也就是修行的环境因素,也正好回答了文章开头朋友们的提问。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有了“一定要在道观或是寺庙里才叫修行”这么一个固化的印象。仿佛只要是身在这样的环境里,就能够“被动”修行了。
大家试想一下,身在道观或寺庙中,却做着与平日里相同的事情,该刷手机刷手机,坚持个三五天便因这样那样的琐事打道回府,这有什么意义呢?往大了说,正一的道士大都是在家修行。往小了说,小编和小编的师兄们,我们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修行。难道就因为不在道观之中,我们的修行就不做数么?!
小编知道,朋友们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不那么心浮气躁。如果你只是要放松心情平复心绪,那大可不必非要去道观,只需放下手机,认真看两小时书,或投入的做一件事情,自然平心静气。如果你还是想找道观修行,咱先不说别的,就那个作息时间你是否坚持的下来?
总结来说,修行是自觉主动想要做的、长久坚持的事,不是脑袋一热去过几天的体验生活。清净指的是本心,环境因素可能会有影响,但并不能阻挡修行的脚步。
人物
确切的说法应该是角色,你在生活中工作中的角色。现在很多人都有抛家舍业去修行这样的想法,还有更多人附和,前者表现出了坚决专一的态度,后者表现出了羡慕和赞同。
但小编只看到了不负责任。师父常教导我们,“好好生活,不辍修行”、“自己都过不好,还怎么去帮助别人”、“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如果连个凡人都做不好,还想做神仙?既然身在凡尘俗世中,就履行好自己角色的职责。身为父母就要教养后代,身为子女就要赡养父母,身为教师就要教书育人,身为医护就要救死扶伤...等等。这些都是推之百世而不悖的道理,怎么以修行之名就可以全然不顾了呢! 
总结来说,修行不是六亲不认,如果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可以不管不顾的一走了之,这不叫修行,这叫自私。
图片
《雷说》说修行
前文同大家探讨的时间、环境、角色因素,是我们在修行过程中避免不了的问题。但说到底,这些因素的影响几乎是体现在修炼功法的方面,而练功只是修行的一部分,且还不是最重要的那部分。那么,最重要的那部分是什么呢?来看看《雷说》是怎么说的。
其实《雷说》中并没有直白解答这个问题,但跟随萨祖师的文字,我们还是能窥得其中奥妙的。守坚庸琐下士,遭遇明师,得其设施以正,故驱雷役电,梼雨祈晴,治祟降魔,禳蝗荡疠,炼度幽魂,普施符水没错,修行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功德。
大家都知道萨天师所处时期是北宋末年,在此之前,道教已发展千余年,并且出现了三位著名的天师,那么萨天师何以与三位天师齐名,列四大天师之位呢?
答案便在上文中,就是积功累德,以及开坛布道。看到这里有朋友会诧异,觉得自己驱不了雷也祈不了晴,如何能像萨祖师那样积累功德。
朋友们,咱们要学的是萨祖济世利民的心,以此为源动力量力而为。比如学了脉诊的朋友可以明确诊断出疾病,学了祝由、疼痛专科和中医全科的朋友,可以对一般疾病进行治疗。咱们毋须贪功求大,先踏踏实实的把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健康维护好,这已然是件了不起的事了。对于并未修行的人,老话也早已阐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凭己所能利济他人,这便是最大的功德,这便是修行。
所以朋友们,修行随时可以开始,也不必非要在道观,更不用远离家人。修行就是做好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行善不以名,长久的坚持下去,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心念言行也在不断得到修正和成长。
文字整理/ 华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