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穴之募穴、背俞穴

时间:2024-03-12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84

募穴、背俞穴均属特定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它们与脏腑关系密切,在日常保健和临床应用中具有特殊的调理作用,为古今医家所重视,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图片

募穴的概念

募穴是脏腑之气流注于胸腹部的穴位,又称为“腹募穴”。《素问》中有胆募穴的记载,魏晋名医王叔和在《脉经》中明确了十个募穴的名称和位置,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中提出了三焦募——石门穴,后人又补充了心包募——膻中穴,至此十二脏腑各有募穴一个。

十二募穴有在本经者,也有在他经者,如肺脏募穴——中府为肺经上的穴位,脾脏募穴——章门是肝经上的穴位。分布于任脉上的6个募穴为单穴,分布在其它经脉上的募穴则为左右双穴,如心包募(膻中)、胃募(中脘)、小肠募(关元)等属任脉,为单穴。

背俞穴的概念

背俞穴是指十二脏腑之气流注于腰背部膀胱经上的穴位。《灵枢·背俞》中提出了五脏背俞穴的位置,后经名医王叔和、皇甫谧、孙思邈逐步完善补充了背俞穴的名称和位置。

背俞穴,六脏六腑各有一个,总称为十二背俞穴,均分布在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皆为左右双穴。背俞穴名称各以其脏腑命名,如肺俞、心俞、肾俞等。

募穴、背俞穴和脏腑的位置关系比较特殊,这两类穴位紧邻脏腑,大多处于相应脏腑的水平位置上,如胃的募穴中脘与其在腹腔的水平位置相当,而且中脘穴与胃俞穴也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

图片

募穴、背俞穴的功能特性

穴位的功能大多与其所属经络有关,但募、俞穴分布于躯干部,其功能与脏腑的联系更加密切,《类经》言:“十二俞,……皆通于脏气”、“为脏气结聚之所,故曰募”,可见募、俞穴与脏腑之气相通。

《素问·金匮真言论》载:“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募穴在腹为阴,俞穴在背为阳,募穴和背俞穴又有阴阳表里的特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又脏为阴、腑为阳,腑病多于募穴相关,脏病多于背俞穴联系。

募穴、背俞穴的应用

依募、俞穴的功能特点,这两类穴位可用于诊断疾病。脏腑之气通于募俞穴,故脏腑发生病变时,常在其对应的募俞穴上出现异常表现,如压痛、过敏、皮疹或结节等。《圣惠方》言:“天枢隐隐而痛者,大肠疽也。”天枢为大肠之募穴。

募、俞穴除了诊断疾病外,最主要的应用就是治疗和调理脏腑疾病。可单用募穴或背俞穴调理本脏腑疾病,如《千金方》言:“吐血、唾血,上气咳逆,灸肺俞”。亦可单用募穴或背俞穴调理表里脏腑疾病,如脾、胃相表里,脾俞穴或脾脏募穴(章门)不仅可以用来调理脾脏,亦可用来调理胃的病证。

依募、俞穴的阴阳特性,五脏有病可取背俞穴,六腑有病可取募穴。除了单用外,募、俞穴亦可配合取穴,如调理脾脏可先取脾俞,后取章门。募、俞穴还可以用于调理与脏腑相关的其它器官。如,肝开窍于目,刺激肝俞穴可以养肝明目。

募穴和背俞穴位于脏腑附近,非专业人士不宜随便针刺,可选择艾灸、点穴、按摩等相对安全的手法刺激相应穴位,亦可与祝由医学“心法”结合,效果甚佳。

文字整理/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