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方之一贯煎
一贯煎,为中药方剂中的补益剂,被收录于首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方由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组成。
一贯煎的出处
本方首载于清代的《续名医类案》。书中针对同时期的医者在治疗胃痛疾病方面给出了这样的按语:“高吕二案,持论略同,而俱用滋水清肝饮。予早年亦尝用此,却不甚应,乃自创一方,名一贯煎,用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杞子、川楝,六味出入加减,投之应如桴鼓。口苦燥者,加酒连尤捷。可统治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
从按语中可以看出,原方作者鉴于“滋水清肝饮”治胃痛效果甚微,因此创制出了“一贯煎”。
然而,《续名医类案》在当时并未刊行,一贯煎方剂中各种药物的剂量在后来的《医方絜度》中才被确定,“北沙参、麦冬、当归各一钱五分,枸杞、生地各三钱,川楝子二钱”。同时,书中也阐明了方剂名称的由来,“取五藏有相生循环之妙,而一方贯之也”。
由于本方创制于清代,时隔并不久远,且其组成药物固定明确,因此未有同名异方或异名同方的现象出现。
一贯煎的方义功效
《续名医类案》中记载本方可治疗“肝血燥”之胃痛,“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说明该方有滋阴疏肝的功效,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等,亦可治疗疝气瘕聚。
方中并未记述各味药物的基原和炮制方法,根据后来的医籍医案记载,以及现代的执行标准,现对组方药物分析如下。
北沙参:
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因古时沙参并无南北之分,所以古代本草记载中的沙参多为南沙参,到宋朝时出现两种沙参混用的现象,直至明朝才明确提出北沙参之说。其炮制方法发端于近代,因此古籍中的相关内容中记录的比较少。《中药炮制学辞典》记载北沙参有切制、炒黄、蜜制、米炒四种炮制方法,但其生品更具有养阴润燥生津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使用时参照《中国药典》的标准,“除去残茎和杂质,略润,切段,干燥”即可。
麦冬:
古代的药用麦冬包括沿阶草属和山麦冬属多种植物,但其主流基原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与《中国药典》的记载一致。关于麦冬的炮制,首载于《金匮玉函经》中,为“去心”使用,而后历代发展出煮制、熬制、取汁、去皮、去芦、锉碎、酒浸、米制、姜汁炒和药汁制等方法。因麦冬生品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使用时参照《中国药典》的标准,“除去杂质,洗净,润透,轧扁,干燥”即可。
当归:
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关于当归的炮制方法,古籍中以炒制和酒制的记载最多。酒制后可增强其通行走窜之力,更善活血补血调经;炒制后其性温,益于补血而不滑肠。但当归的生品质润补血而不助热,恰好符合本方针对肝肾阴虚的本质,因此我们在使用时参照《中国药典》的标准,“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即可。
枸杞子:
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自唐代起宁夏枸杞逐渐受到推崇,直至清朝药用枸杞子的主要来源亦为宁夏枸杞,其入药部位与《中国药典》中记载的“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一致。关于枸杞子的炮制法,古籍中的记载主要分为酒制、净制和炒制三类。由于枸杞子是药食同源之物,《中国药典》中只收录了净制法,因此我们在使用时参照药典标准,“热风烘干,除去果梗,或晾至皮皱后,晒干,除去果梗”即可。
地黄:
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与《中国药典》中记载一致。自古以来,地黄的炮制明目繁多,有干地黄、生地黄、熟地黄、鲜地黄之分。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所以本方选用的生地黄。我们在使用时按照《中国药典》的标准,“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即可。
川楝子:
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原名为楝实。宋朝的《太平圣惠方》中首次记载为“川楝子”,但仍与楝实、楝等名称混用。直至明朝以后,“川楝”与“楝”开始区分记载。因此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与《中国药典》中记录一致。关于川楝子的炮制方法首见于《雷公炮炙论》,历代均以炒制和酒制为主,同时还有糯米拌炒、陈粟炒、盐炒、牡蛎炒、酒蒸、酒煮等方法。由于川楝子的生品具有疏肝清热、杀虫疗癣以及止痛的作用,与本方的功能主治一致,因此我们使用时参照《中国药典》的标准,“除去杂质,用时捣碎”即可。
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取“虚则补其母”之意,为君药;当归和枸杞养血、滋阴、柔肝,北沙参和麦冬滋养肺胃之气、养阴生津,四药共为臣药;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复其条达之性,为佐药。
诸药合用,以补为主,以疏为辅,使肝体得养肝气得舒,共奏滋阴疏肝之功效。
一贯煎的应用
《续名医类案》中记载原方“可统治胁痛、吞酸、吐酸、 疝瘕一切肝病”。
继而《中风斠诠》扩大了一贯煎的主治范畴,“有肝肾阴虚而腿膝痠痛、足软无力,或环跳、髀枢、足跟掣痛者,授以是方,皆有捷效,故亦治痢后鹤膝、附骨、环跳诸症”。此外,从清代其它医籍中关于一贯煎的医案记载来看,还有口干、口渴、耳鸣、头响、大便艰难、脐腹急痛、脉虚细等症,皆为阴虚证。
加减应用:若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若痰多,加川贝母;若大便秘结,加瓜蒌仁;若两足痿软,加牛膝、薏仁;本方合猪苓汤,可治疗肝肾阴虚型肝硬化腹腔积液;本方合麦门冬汤,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本方合芍药汤,可治疗消化性溃疡;本方合知柏地黄丸,可治疗阴虚型耳鸣。
在现代临床中,一贯煎主要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肝硬化、肝纤维化、肝硬化腹水、肝损伤、原发性肝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等;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疾病,如干眼症、耳鸣;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如慢性乙型肝炎;心血管系统疾病,如脑梗塞后遗症;以及更年期综合征和干燥综合征等。
文字整理/华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