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北下南还是上南下北?——漫谈中国古代的方位文化

时间:2024-07-06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1844
“方位”,通常指事物所在的方向和位置,是人类生活中的常用概念,包括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汇。而中国人“方位”,不仅有地理方向的内涵,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其贯穿于天文、易学、中医、建筑等多个领域。

东、西、南、北
东、西、南、北是古人较早感知的四个方位,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记载,汉字属表意文字,单从字面上就能看出其意。
“东”,繁体写做“東”,由日木二字组合,表日出之方向。
“西”,象形字似鸟在巢上,有鸟儿归巢栖息之义,《说文解字》说:“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
“南”字之义学术界说法多样,争议较大,现代字典解释为“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
“北”字甲骨文似两人相背站立,今人解释为“人面南见日,自然背北,二人相背,指事或会意。”
通过以上我们不难看出,方向是人们以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定义的概念,不会随人的意志而改变,东、西、南、北是四个主要方向的名称,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南与东的位置也是固定的。
图片
上北下南与上南下北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是一句地图方位口诀,当下社会,无论是纸质地图还是某些软件的电子地图以及户型图等,大多以此为准。方向是地图的基本要素之一,但地图是人为绘制的,方向也是人为规定的。纵观人类历史,上北下南、上南下北、上东下西、上西下东的地图皆存在过。
经考古发现,我国古代战国时期就存在“上南下北”的地图,当面南背北站立时,身体左侧为东,右侧为西,所以这类地图的方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文献中还记载,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一种指南工具——“司南”。
直到大航海时代,船员常面北观察北极星,用以确定船舶纬度,上北下南的地图逐渐流行到世界各地,最终成为国际通行惯例。因为上、下、左、右是相对固定的,东、西、南、北也是固定的,就此形成“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通用规则。
当然,无论是“上北下南”,还是“上南下北”地图中所标示的物体方向都是相同的,如将一张现代地图旋转180度,即变成“上南下北”了,地理方位没变,只是我们观察的角度改变了。
方位与五行、八卦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因中国地处北半球,中午太阳会上升到南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古人发现此中蕴含自然之道,“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不仅能用于表示地理方位,还可表达更深层次的含义。
在五行学说里,五行各具特性,《尚书·洪范》载:“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方位与五行也有对应关系。木主升发,金主肃降,太阳东升西落,东方属木,西方属金;火主热,有向上升腾的特性,水主寒凉,有下行的特性,“上南”属火,“下北”属水;中央属土,运化四方。
在后天八卦中,离卦为火在南方,坎卦为水在北方,震卦属木在东方,兑卦属金在西方,对应后天八卦图则是上为离,下为坎,左为震,右为兑。
图片
其它方位文化
古人常用天之四灵代表方位,青龙代表东方、白虎代表西方、朱雀代表南方、玄武代表北方,如唐朝“玄武门之变”事件,玄武门即是北门。按照“上南下北”的方位排列,则是我们常说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中医里,肝属木,肺属金,心属火,肾属水,套用到“上南下北”五行方位图中,则有“左肝右肺”的说法,当然,此说法在道医眼里有更玄的含义。
古时称江东为江左,江西为江右,也是与“上南下北,左西右东”的方位有关。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就连简单的方位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如果只将传统文化流于表面,认识不深,无疑是对数千年文化积淀的浪费,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吾辈之责!

文字整理/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