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丹道性命理论看“我命在我不在天”

时间:2024-07-26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476

道教有一句话大众耳熟能详,叫做“我命在我不在天”。但民间还流行一句话,叫做“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如何理解这两种冲突理念中的“命”与“天”,我们还需要从道教丹道性命修行理论入手。

道教认为,性与命是生命的两个基本方面,性与心理相关,命与生理相关。内丹学以性、命为内炼纲要,性指的是人心的本性或本来面目;命指的是生命,因为生命与身中之气和元气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命也可以直接用以指气或元气。正如石泰在《还源篇》中所说:“气是形中命,心为性内神”。

图片

性命有先天、后天之不同

清代丹道大家刘一明在《修真辩难》中说:“性有气质之性,有天赋之性。命有分定之命,有道气之命。气质之性,分定之命,后天有形之性命;天赋之性,道气之命,先天无形之性命。”在他看来,有形后天性命生灭无常故为假,无形先天性命与道合一故为真。

刘一明在《修真后辩》中进一步阐述,“性有天赋之性,有气质之性;命有天数之命,有道气之命。天赋之性,良知良能,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气质之性,贤愚智不肖,秉气清浊,邪正不等者也。天数之命,夭寿穷通,富贵困亨,长短不一者也;道气之命,刚健纯粹,齐一生死,永劫长存,天地不违,阴阳不拘者也。天赋之性为真,气质之性为假;道气之命为真,天数之命为假。真者先天之物,假者后天之物。先天在阴阳之外,后天在阴阳之中。”

也就是说,人有两套生命系统,一套来自先天真一之气,为无形之性命,为真;另一套性命是后天之物,为假。天数之命、分定之命是后天外部物质世界的客观必然性所决定的个人之命运。气质之性系人之识神所发之种种思虑活动。这两套生命系统(先天和后天)又各具有与身心相对应的性与命这两个方面。性分层次,但均与心有关,与人的内在性、主观性有关;命也分层次,与身、生理活动或外在必然性相关。

图片

如何理解“我命由我不由天”中的“命”与“天”

在儒家思想中,命往往是指天命,即天的给予或决定、命令,强调其客观外在性。孟子认为,性是“求在我者也”,命是“求在外者也”。后世理解的命往往由此义转化成为人无可奈何之“命运”的含义。

由上文可知,命在道教丹道中是指属物质、身体或生理方面的气或元气。就其来源上看,人有两个命,这两个命均来自于天,因而命皆是天之所命。但有两个截然相反的天:

一个是本体本源的天,那就是道或真一之气,这是道气之命的来源,这个道气之命是人原本具有,天公平地命与每个人的先天之命。

一个是后天有形的天,即器层面、现象界有形生灭世界的天,它所赋与规定的是天数之命,这个命是外在的客观必然的规定,即命运之命,命相所卜算之命,此后天之命基本上是人无力把握、控制之命。

道气之命在人出生之前即具有,故为先天;天数之命是人出生之后的命运际遇,故为后天。人出生之始所具之命是人根本之命、真命;而后天天数之命乃假命。

生死富贵的天数之命,是器世界所与之命,常识告诉我们,这是人人均不可控制、无可奈何之命。在道家修行者看来,这无可奈何之命,恰恰是不值得去追求,不值得去控制之假命;而真正值得追求之命,又正是人所本具,人所能控制之命。由此可知,“我命由我不由天”所言之“天”系后天之天,所言之命是道气之命。

修行是一辈子的事,“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道教名言中,含有必须发挥人之主观能动性积极修道的警示。“真命”由“真我”掌握,不由后天控制,此即“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深刻内涵。

文字整理/华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