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神”与“仙”的区别吗

时间:2024-08-12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486

“神仙”两个字对于中国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关于神仙的传说,早在上古时期就已广泛流传。作为有神论宗教,道教大量的神仙记传、神仙故事、神仙传说等,都以生动的实例来论证神仙的存在。

世人都晓神仙好,谁不羡慕逍遥自在的神仙呢?平时人们常将“神仙”并列而言,其实在道教庞杂的神仙体系中,严格来说,“神”与“仙”是两类不同的存在。

图片

“神”的概念源远流长,最初源自先民对自然现象、宇宙万物及祖先力量的崇拜与敬畏。在古人眼中,神被视为天地间超自然力量的化身,不仅掌控着风雨雷电、山川河流等自然现象,同时也掌控人类的命运、福禄、生死等。

“神”字,从字形来看,由表示祭台的“示”和表示雷电的“申”构成,本义是天神。神往往具有特定的形象与职责,执行上帝旨意,掌管天地万物。总体来说,神可以分为两类:

1、先天之神

先天之神,乃道炁所化,天地生成之前即存在,世人奉之为神。

所谓“一炁化三清”,先天一炁,就是宇宙中最为原始的本源之气,化生出诸多先天之神。如三清、四御、玉皇大帝、斗姆元君、西王母、东王公、五方五老、三官大帝、雷祖等天神,皆为先天之神。掌管自然界的神明也多为先天之神,如太阳星君、太阴星君、诸天星主等。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神明想要弘扬大道,教化世人,也需要通过“人”的途径,因此先天之神往往显化出人形,被塑造为人类的形象。

2、后天之神

后天之神乃天地生成后,由凡人形消炁化而成神,显著特点是“功德成神”。

人死后精神不灭,三界认同即成神。这一类神,他们生前或许并未修行,但护国佑民、忠孝节烈,对国家与民族有突出贡献,逝世之后,豪气冲天,英灵昭著,或受朝廷册封,或受天庭褒奖,而为神明。义薄云天的关羽,关圣帝君就是这类神。如萨祖《雷说》所言:“所谓神者,皆前代聪明正直,有功于人者为之。”

修炼有成,积行累功,得上帝敕封而成神。这一类神,他们依照道门功法勤修苦练,积行累功,与道合真,经上帝敕封,领受神职。萨祖即道门中修炼成神的典范,萨祖得授真传后,“施财合药济群生,积行累功修至道”,功行圆满,登天为神,掌玉府之雷书,并奏封弟子王灵官一同职任先天,成为后世弟子的修行楷模。

图片

仙,则单指凡人修道而成,从“仙”字可理解为“人”加“山”就为仙。《说文解字》:“仙:长生仙去。从人从山。”《释名》:“老而不死曰仙。”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仙是由人而来的,是长生不老的存在。

人为万物之灵,与天地同为道炁所化,人人皆含道性,“顺则凡,逆则仙”,凡人通过特定的方法修炼,即可得道成仙。凡人成仙这件事,尽管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其实不仅理论可行,也经得起实践检验,千百年来有诸多道门高真亲证:我命在我不在天。

仙一般没有官职,不像神那样需要担负三界重任。似乎成仙,更符合人类对于了脱生死与精神自由的追求。殊不知,仙人本就大慈大悲,绝非贪图享乐的庸俗之辈,即便成仙也会自觉担负起济世度人的使命。这是成仙“前提”所决定的,因为想要得道成仙,除了勤修苦练,还需以无我利他之心,广积功德,方可度人度己,证得大道。这样的人成了仙,决不会只顾自己逍遥快活。

总之,在道教神仙体系中,“神”与“仙”还是有明显区别的,但也有很多共同之处,如神通广大、出入三界、长生久视等,因此“神”“仙”之间界限逐渐模糊,民间出现“神仙”这一整体概念。

文字整理/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