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 | 处暑:七月中,暑气至此而止矣
每年的8月23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150°,为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即将结束。处暑节气是在农历七月中旬,暑气将要散去,气温进入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民间有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它是反映气温由炎热转为凉爽的过渡节气。到了处暑,温度逐日下降,不再是暑气逼人了,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的阶段。总的来说,处暑时节的明显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此环境下,人们要注意凉气的来袭,对夏季炎热至秋凉的气候转变进行适应。
一、节气三候
处暑节气有三候,分别是“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一候鹰乃祭鸟:秋令金气肃杀,鹰感秋之肃气,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但捕获到猎物并不急着吃,而是会先摆放在地上,看起来就像是祭品一样,“杀鸟而不即食,如祭然”。
二候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指天地间开始弥漫萧瑟之气。
三候禾乃登:“禾”是黍、稷、稻、粱等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之意,五谷丰登中的“登”便是这个意思。处暑时节,各种农作物都先后成熟。
二、节气习俗
中元节——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纪念去世的亲人、朋友等,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希望。
拜土地爷——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开渔节——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开渔节不仅有庄严肃穆的祭海仪式,还开展各种文化、旅游、经贸活动,吸引了无数海内外客商、游客前往。使他们不仅领略到当地热烈的渔文化,也品尝了鲜美的海产品。
处暑吃鸭子——处暑时节是气温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处暑节气的来临,雨量会逐渐减少,燥气开始生成,人们普遍会感到皮肤、口鼻相对干燥,所以应注意防“秋燥”。这个节气饮食应遵从处暑时节润肺健脾的原则,人体经过整个炎热夏季,热积体内,调养好脾胃,有利于体内夏季郁积的湿热顺利排出。而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流传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民俗,到了处暑这一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民间吃处暑鸭还为讨个好彩头,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三、节气养生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而发生转换。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秋冬养气、养藏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阴”,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
起居养生
处暑之后,人体阳气逐渐收敛,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机体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容易出现困乏的表现。要化解“秋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季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可避免秋天肃杀之气,以顺应秋季阴精的收藏之象,以养“收”气;早起,则有助于肺气的宣发、肃降,以顺应秋季阳气的舒展,实现“秋季养收”的目的。《老老恒言》卷一中写道:“秋宜早卧早起,逆之则伤肺。”《类证要诀》也提到:“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
饮食养生
处暑期间,天气往往较为干燥、少雨,很多人早晨起床时会感到嗓子发干,干咳无痰,皮肤也变得紧绷、干燥,还可能出现毛发枯燥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嘴唇干燥或裂口,或者产生大便干结等症状,这种现象就是“秋燥”。为了有效防治“秋燥”,饮食上可多食滋阴润肺的食物,如常见的有蜂蜜、银耳。蜂蜜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解药毒、养脾气、悦颜色的功效。银耳味甘淡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润肺清热、养胃生津的功效,可防治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失眠多梦等病症。
情志养生
《黄帝内经》:“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处暑时节秋意渐浓,一派肃杀凋零之气,人们易触景生情而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在情志调养上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稳定,切忌情绪波动过大。可选择运动养生,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调节脏腑经络之血气。除了运动,也可以养花、看书、钓鱼、收藏等事情来分散注意力。
咏廿四气诗 处暑七月中
唐 | 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文字整理/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