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秋来养生注意事项

时间:2024-09-08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348

度过暑热的盛夏,进入凉爽的秋天。中老年人尤其是体弱多病,应在夏秋换季时节注意什么?概括来说,应该做到“五防”,对于中老年人秋季保健至关紧要。

白露不露防秋凉:

白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得寒凉,早晚更添寒意,这时若再赤膊露体,容易受寒凉,轻则患感冒,重则感染肺部疾病。因为秋天主燥,燥易伤肺。如因为着凉而使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外邪,就会出现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及肺部疾病。如果风侵经络筋骨,则容易使经络阻痹,使人出现四肢痹症。

慎食秋瓜防坏肚:

民谚所谓“秋瓜坏肚”,指的是立秋后若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病,却使肠胃抗病能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如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助湿邪、损脾阳。脾阳不振则不能运化水湿,肠炎、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立秋之后应该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秋季养阴防滥补:

根据中医“春季养阳,秋季养阴”原则,秋季正是进补季节。但进补不可乱补,切记不要无病进补和不分虚实滥补。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另外,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须知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乌骨鸡、猪肺、龟肉、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梨等。这些食物,与其他有益的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图片

秋季锻炼防损伤:

秋季时节坚持体育锻炼,既可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功能,又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免疫力和身体对外部寒冷刺激的抵抗力。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要想收到良好健康效果,除根据户外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防止锻炼后身体着凉之外,还要注意防止损伤。由于人的肌肉韧带在低气温环境中会反射性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明显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少,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每次运动前要注意做好充分准备。秋季因人体阴精阳气处在收敛内养阶段,运动应顺应这一原则,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运动项目。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止出汗过多而导致阳气耗损。

秋冻有益防过度:

天气渐凉时,加强防寒锻炼,可使人体抗御机能得到锻炼,逐渐适应寒冷环境,预防许多疾病发生。对秋冻的理解把握,不应只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还应从广义上去理解。比如户外的运动锻炼,也要讲究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能力。但是,无论何种户外活动,切忌搞得大汗淋漓,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即可停止,以确保阴精内敛,不使阳气外耗,这也是秋冻的应有之义。

文字整理/华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