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像菜谱,其实是药方

时间:2024-11-13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415

现在有很多人,在冬天的时候容易手脚冰凉,有些人甚至晚上要是不泡泡脚,那一整夜脚都暖不过来。

中医有好的方法吗?

有的。

现在冬天快来了,又要到吃羊肉的季节了。

很多人都觉得中药苦,其实有的中药不但不苦,还很好吃。

当归生姜羊肉汤,看着像菜谱,其实是传统中医方剂,是正经的中药。对冬天手脚冰凉就有很好的疗效。

一、文献出处

当归生姜羊肉汤,出自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卷上记载:“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同时,《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中也提到:“产后腹中疞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用一句话概括来说,可以用来治疗寒性病症。

当归生姜羊肉汤历经千百年,不断被历代医家所研究和发扬。其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都得到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当归生姜羊肉汤的创方原理就来源于此,通过温气和补味的方式,兼顾形和精的不足,主治由血虚受寒引起的胁腹疼痛。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卷三也提及了类似的药膳,并增加了干姜、肉桂等成分,使得养血祛寒、止痛的作用更强。宋代官修的《圣济总录》中也有关于当归汤的记载,虽有所不同,但基本理念相似。

清代医家尤怡在《金匮要略心典》中解释道:“此治寒多而血虚者之法,血虚则脉不荣,寒多则脉绌急,故腹胁痛而里急也。当归、生姜温血散寒,羊肉补虚益血也。”尤怡的分析明确指出了当归生姜羊肉汤在治疗血虚受寒、脉络绌急方面的独特功效。

图片

二、制作方法

当归生姜羊肉汤的制作方法简便易行,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确保药效和口感。

材料:

羊肉:500克;当归:9克;生姜:15克(切片)

制作方法:

准备材料:羊肉洗净切块,用开水焯过,去除血水和杂质,沥干备用;当归和生姜分别用清水洗净,生姜切片。

炒制:将生姜下锅略炒片刻,以去除其部分辛辣味;随后倒入羊肉,炒至血水干,铲起备用。

炖煮:将炒好的羊肉和生姜,以及当归一同放入砂煲内,加入适量的开水(一般为食材量的两倍左右)。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炖2-3小时,直至羊肉酥烂,汤色浓郁。

调味:根据个人口味,可适量加入盐或其他调味品进行调味。

注意事项:

在炖煮过程中,注意火候的控制,避免汤汁烧干。

若用于治疗特定疾病,建议根据医嘱调整药材用量。

日常调理养生时,可适当调整用料,兼顾美味和功效。

三、功效主治

当归生姜羊肉汤的功效广泛,下面略作举例说明:

温中补虚

羊肉性温,能养肝补虚,善治虚劳羸瘦、产后虚冷、腹痛、寒疝。当归补血调经,活血行滞,能增强羊肉补虚温肝之力。生姜温散,助羊肉散寒暖胃,并可辟除羊肉之膻味。三者合用,共同发挥温中补虚的功效。

祛寒止痛

当归生姜羊肉汤主要用于治疗由血虚受寒引起的胁腹疼痛。这种疼痛特点多为痛轻势缓,喜温喜按,常常得温痛减。同时,该汤还适用于妇女产后因虚受寒而导致的血虚里寒腹痛,以及男子因血虚而受寒的情况。

调经散寒

当归生姜羊肉汤对虚寒型月经不调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通过温补肝血、散寒调经,能够改善因宫寒引起的痛经、经量少等症状。

增强体质

当归生姜羊肉汤还适用于久病体虚、体寒畏冷、少神哈欠、阳气不足的人群。通过温补气血、散寒止痛,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抗寒能力。

四、使用禁忌

尽管当归生姜羊肉汤具有诸多功效,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服用。以下人群应避免服用或谨慎使用:

孕妇:孕妇应忌服当归生姜羊肉汤,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发热、牙龈肿痛、咽痛、口舌生疮、腹泻者:这些人群体质偏热,服用该汤可能加重病情。

阴虚火旺、肝经郁热的人士:这些人群服用后可能引发上火症状,如口干、咽痛等。

痛风及尿酸高的人士:羊肉嘌呤成分高,易诱发痛风发作,因此痛风及尿酸高的人士不宜食用。

与红酒同服:红酒和羊肉是禁忌,一起食用后会产生化学反应,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文字整理/华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