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祖修真传奇⑦:既然无法复仇,那就向你学习

时间:2024-12-07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363

潜伏多年的王灵官现身了,还对萨祖礼敬有加,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来说,有执着的复仇者突然拱手而降,无非是两种情况,一种是确实有求于人,不得不放低姿态,忍辱负重,求取同情;另一种是佯输诈败,令对方放松警惕,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王灵官当然不一般,他是第三种情况。

有些时候,对手比朋友更了解你,甚至比你自己更了解你,尤其是王灵官这种可怕的对手。连续十二年来,他投入全部精力用于暗中监察,将玉帝所赐的慧眼发挥到极致,从未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位萨守坚太不同寻常了,用“身在红尘,心似大道”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多年来没做过一件错事,哪怕是一个微小的过错都没有。

世间竟然有这样的凡人!

图片

王灵官大为震撼,深感敬服。他十分清楚,萨守坚的修为在他之上,这样的人必然可以成就大道,继续等他犯错无异于自己犯错(根本等不到),但还可以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既然无法复仇,那就向你学习,真心的。

于是便有了河中现身这一幕。

史料没有记载这条河流的名称,但这条无名之河是光荣的,它见证了道教史上的伟大时刻,未来将影响道教发展的两位大神,在历经风波后,终于会面了。

萨祖正在河边洗手,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身披红袍,脚踏火轮,手举金鞭,三目圆睁的天神,他身后还有数不清的银牙将、夜叉兵。

这位王灵官天神实在是真性情,既不拐弯抹角,更不圆滑世故,他主动自报家门,坦诚地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直奔主题——提出拜师请求。

后面的情节并不曲折,请求的结果皆大欢喜,王灵官心愿达成,萨祖收之为徒,为其改名王善,“一十二年观过错”也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典故。

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王灵官当年的举动属实很贸然,他上天庭告御状,一直想金鞭惩戒,现在却想成为人家弟子,一般情况下,这是非常不现实的。

萨祖当然也不一般,现不现实无所谓,合道才是他考虑问题的唯一标准。

大道至简是终极真理,最高阶的道法,又简单又好学;最高级的灵魂,很纯真很光明。

所以萨祖答应收徒的原因很简单,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只有一条,那就是“诚心”。道以诚而入,萨祖如此,王灵官亦如此。

萨祖法脉弟子应该深有体会,本门有一个显著特点——注重盟约戒律。其实这个传统由来已久,萨祖拜师即始于盟誓,真师亦曾叮嘱“依戒传授”。

尽管王灵官早已成神,想要拜师也要依照规矩来办。

接下来就是盟誓过程,《灵官真经》记载:“神于水中,部领副将,出现河中,投礼师真,改恶从善,随侍护教,对师盟天发誓,立愿忠心,滴血分明,愿随护教,誓当辅助帝君,护国除邪。”

王灵官的誓言相当不凡,没有一条是为了自己,全都是为国为民为教,不愧是神仙境界!

图片

在浩瀚无涯的宇宙中,一十二年如同弹指瞬间,萨祖与王灵官的缘分刚刚开始。自此以后,萨祖身边多了一位得力干将,无论何时何地,王灵官必忠心随侍,奉行法旨。

从某种角度来看,萨祖与王灵官是师徒,更是代天宣化的同行者,甚至可以说是互相成就了彼此。

天选之人终将回归大道。萨祖道贯先天,功满为神,被敕封为风雨雷部大尚书,掌管玉府之雷书(属于高级神职)。并奏封王灵官为先天御前雷霆猛吏,三五火车纠罚铁面无私豁落雷公,师徒共同职任先天。

宋代以来,萨祖与王灵官对道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后来的民间传说中,王灵官的名气甚至还要大于萨祖。

他纠察三界,专治不忠不孝违背君亲师友之徒,世人赞叹他“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尊其为“都天纠察大灵官”。

王灵官还有一个大愿,他曾言:“后世若有修行之人,学道之士,他有三分修持,我有七分感应,他有十分修持,吾便随时照临。”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道教第一护法神”。

俗话说“上山不上山,先拜王灵官”,道教宫观内的第一座殿通常是灵官殿。至刚至勇、法力高强的王灵官镇守山门,妖邪鬼魅闻风丧胆,不敢侵犯。

明代永乐年间,道士周思得以灵官法显于京师,王灵官信仰大行于世,明成祖朱棣是他的头号粉丝,出征时也要带上王灵官藤像作为保护神。皇家还专门建天将庙及祖师殿,供奉王灵官与萨祖,令其享受国家祭祀。

得徒如此,师有荣焉。

希志神仙,终成神仙,萨祖的凡人修仙之路已经抵达了终点,但也是在天界担当职责的起点。度人永无止境,他与王灵官还将共同做一件大事,而这件事,三界之中,唯有他们能做成。

文字整理/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