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教修行为什么要忏悔

时间:2025-01-12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505

忏悔在很多宗教里面都有,这并不是哪一种宗教的专利,在道教的修行中,忏悔是一种重要的修行方式,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听到忏悔一词,那究竟什么是忏悔呢?

何为忏悔

《初真戒说》云:“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十恶等业,愚迷执着,娇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禁止,永不复起。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十恶等业,愚迷执着,娇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

由此可见,忏悔是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忏其前愆,忏除往昔的过失,包括一切身口意恶业;一个是悔其后过,发愿以后不再造作任何恶业。忏除往昔所有恶业,并发愿永不再造,才可称为忏悔。那么,无论我们参加什么形式的忏悔,假如过后还继续造恶业,都不是真正的忏悔,当然也就难以获得忏悔的利益。

图片

忏悔的意义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忏悔,忏悔有什么意义呢?

一、认识错误 改过向善

古人云:“人非圣贤,熟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人人都会犯错,真心改过其实就是一种忏悔。所以无论我们修行与否,都应该进行忏悔,时刻检讨自身,改过向善。

我国古代文化中,也非常重视忏悔改过,如《太上感应篇》云:“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这里讲通过忏悔行善可以转祸为福。国学经典《了凡四训》同样也记载了作者袁黄忏悔一事:“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论语》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荀子在《劝学》中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以上“三省吾身”、“省乎己”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属于忏悔改过。

二、清净内心 灭诸罪业

从道教文化方面来讲,我们忏悔的不仅是这一世的罪业,道教经文中提到:“臣等自从无始劫,无明烦恼覆真心。常行杀盗与淫邪,两舌妄言并绮语。诽谤大乘真正教,斗乱亲朋离间人。贪嗔痴暗纵三心,喜怒爱恶增七慢”;《邱祖忏悔文》云:“忏悔我等,自从曩劫,乃至今生,假火风地水以成形,恋香味色而触法,贪嗔、嫉妒、恶口、妄言、杀盗、邪淫、恣情、纵欲、逆辱父母、悖负君师,不敬天地神祇、呵风骂雨,不信罪福因果、昧理欺心”。

可见,我们无始劫以来,身口意造了种种恶业,而这些恶业种子到了一定时候,遇缘成熟,就会形成恶果,从而给我们带来障碍、不顺,甚至给修行带来违缘等等,因此需要真心忏悔,使内心清净,灭诸罪业。

从无相忏悔的角度来说,未必一定在神明前忏悔,而是要让内心恢复清净,《太清显化仪》上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无,无心无罪两俱空,此即是名真忏悔”,张继先天师《心说》亦云:“一真澄湛,万祸消除”,如果能通过不断地忏悔、修行,让本心恢复清净无染,则业障消除,诸罪灭矣。我认为这大概是最高级的忏悔,也更像是忏悔的真谛。

图片

三、神明庇佑 消灾解厄

道教有玉皇忏、三官忏、天师宝忏、关帝宝忏、吕祖宝忏等等,这些属于有相的忏悔方法,通过这种忏悔,可以让我们借助他力,即祖师神明的力量,得到神明庇佑,从而消灾解厄。

这是祖师慈悲方便,悯救众生的宽宥法门,通过在祖师神明前真心忏悔自己所造罪业,祈求祖师神明慈悲摄受,历代仙真赦罪宽宥,在虔诚的礼拜中,获得神明扶持,忏涤罪愆,让内心得到净化,以达到消业灭罪的功效。

通过以上论述可见忏悔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道教消除业障的殊胜法门,只要我们真诚、如法的忏悔,就可以消除无始劫以来我们所造的罪业。忏悔除了有消除业障、消灾解厄之功,同时还可以净化心灵,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自身的反省和道德的提高,甚至可以让内心逐步清净,助力修行等。因此,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应该特别重视忏悔这一法门。

文字整理/华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