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祖云:“道家之行持,即吾儒格物之学也,以正心诚意为主。”
“正心诚意”出自《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是儒家倡导的道德修养方法。“诚”的概念源出于《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从萨祖事迹及其著作可知,萨祖之诚已经超越了儒家的道德修养范畴,实乃我辈修行之楷模。

萨祖在《雷说》中自述:“余习性清淡,希志神仙。丹经子书,传广万卷。再一披阅,目眩神昏。深欲得人印证,而后诚感天地,悯其勤劳,得遇真师,成就大事。”萨祖习性清淡,很想成为神仙,阅览了万卷丹经子书,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最终萨祖以诚感动天地,在访道途中终于遇到了三位真师。很多人也想效法萨祖修道,想如同萨祖一样法力高强,却感慨真师难遇,惋惜自己一棵修道好苗子被俗世所误。自古以来,大道难闻,真师难遇。可是,自古以来,真正诚心修道者,又有几何?我们还是要先反躬自省,是否只是出于对道教、法术的好奇才想修道?自己是像萨祖一样习性清淡、利物济人,还是为名为利才想修道?是否诚心尊师重道,是否有恒心勤修苦练,是否能修行如初学道时?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诚”是关键。所以祖天师张道陵弟子众多,最终也只有王长、赵升二人与祖天师一起得道飞升。所以钟离权千年只度得吕洞宾一个弟子,吕洞宾欲收徒而三年没有寻到一个徒弟,只得感叹人心不古。
萨祖云:“大槃道理已透彻,又不可不先以诚达于上也。凡诚心所至,虽金石犹可动。况上帝乎。”得到师父真传是役使鬼神的前提,但役使鬼神也需要诚心所至,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诚则灵。这里的“诚”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道德范畴,而与道法施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雷法高道常以至诚之心,在尘世间发起大愿,从而成就了无量功德。萨祖之师言之于萨祖:“子当利物济人,积功累行,庶得诸天拥护,魔王保迎,易于成就。”以“利物济人,积功累行”之诚心而行道法,可以得到诸天拥护,魔王保迎,祖师加持,役使鬼神自然灵验。
文/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