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乙巳年农历二月十五,为太上老君圣诞日,也是国际道教节。相传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炁,于殷商武丁九年(公元前1245年)二月十五日降生为道祖老子,为世人指引救度之路。所以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被称作降圣节,又称玄元节、真元节、老君诞等。太上老君,又称道德天尊、太清大帝、降生天尊,是道教最高神明“三清”尊神之一。在道教信仰中,太上老君的名讳有着特殊的含义,代表着至高无上、先于天地、超脱生死的至尊神灵。葛玄《老子道德经序诀》称:“老者处长之称,君者君宗之号,以老君天上天下,历化无穷,先亿劫而生,后亿劫而长,天天宗奉,帝帝师承,故赐以太上老君之号”。杜光庭《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称:“太者,大也。上者,尊也。高真莫先,众圣共尊。故曰太上老君。老者,寿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长寿,故曰老也。君者,尊号也,道清德极,故曰君也。以明老君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一切万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为宗祖也。”在道教神学体系之中,老君与大道一体。大道本就是老君,老君是大道的显化,大道与老君并不是两个独立的范畴。《老子想尔注》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化,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云笈七签》载:“老君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穷乎无穷,极乎无极也。与大道而轮化,为天地而立根,布气于十方,抱道德之至纯,浩浩荡荡,不可名也。”老君与大道一样自然而然,不受时空束缚,至高而无极,至小而无内,生于太无之先,不可称述。但纯粹的大道本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因此显化为有形的老君来广播教化。所以老君是大道的实体显现,聚形为老君,散形则为气。太上老君创世以来,多次化身人间,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教化古圣贤王与救度众生,为推进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不朽贡献。《太上老君开天经》载:“太始之时,老君下为师,口吐《太始经》一部,教其太始……伏羲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无化子,一名郁华子,教示伏羲,推旧法,演阴阳,正八方,定八卦,作《元阳经》以教伏羲……神农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大成子,作《太微经》,教神农尝百草……黄帝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广成子,消息阴阳,作《道戒经》道经……”。老子是太上老君在人间的第十八世化身。“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老子变化经》)史料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人。曾任东周守藏室之史(国家图书馆馆长)。孔子曾向老子问礼,深感敬服,称其犹如“龙”。老子因见周室衰乱,辞官出走,应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而去,莫知所终。东汉时期,祖天师张道陵辞官归隐,潜心向道,感太上老君亲临,传授《正一盟威法箓》以及阳平治都功印、雌雄斩邪剑等经书、法器,嘱咐他广行“正一盟威之道”,扫除妖魔,救护生民。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天师张道陵在今四川崇庆县境内的鹤鸣山正式倡立道教,奉老子为道祖,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以“道”为最根本信仰。正一盟威道主张“正以治邪,一以统万”,践行“道法自然”与“济世度人”理念,旨在通过修行正道,统摄万物,达到与道合真的境界,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法脉绵延千年,薪火相传,符箓、道医、斋醮等道术至今仍在普济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