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流派知多少?——经方派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5-03-15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183
东汉班固的著作《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曾列明医者四家:医经、经方、神仙、房中。后世中,也只有医经、经方两派流传了。医经派我们先前已经介绍过了,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经方派。

经方派,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先秦留下来的一种独立的治疗方法体系。另一种呢,则是以遵循众方之祖“仲景方”为代表的一派医者,与后世时方派争鸣。
我们先介绍第一种解释。
《方技略》中记载的经方一门,有文如下:“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脏六腑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五脏六腑瘅十二病方,四十卷;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二十三卷;五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脏狂颠病方,十七卷;金创瘲瘛(chì zòng)方,三十卷;妇人婴儿方,十九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神农皇帝食禁,七卷;右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
虽然公认的《汉书》是班固编撰,但是班固也不是全能的。《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涉及医学的内容,绝大部分参考了西汉医学家李柱国的工作成果。李柱国被称为我国校勘医书第一人,所谓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都是他校订的。
然而这些所记载的十一家经方,都未传于后世,更多的是留在史书传。

image.png

时间跨越到了1973年。在这一年,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帛书、竹木简古医书。经过经文学家、医学文献学者们二十多年的研究与复原,最终合成十四种古医书。这些古医书,让《方技略》中所记载的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得以在两千年以后,掀开先秦经方的一角帷幕,给后世的我们幻想一下曾经的风采。
据专家学者推测,马王堆中出土的医书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古籍,著作年代大约是战国之后。考校复原后,整理有:《五十二病方》,涉及五十二种病,医方290多种;《养生方》,三十二种科目,医方79种;《杂疗方》,涉及虫蛰、蜂刺、蛇咬等;《杂禁方》,涉及古老的巫方祝由术。
不过这其中也有不一样的声音。认为马王堆的医书,跟《方剂略》所记载的经方有出入。证据在于,首先马王堆古医书要早于李柱国校订医家时间好几百年;其次,《方剂略》中大部分是内科方剂,马王堆出土的医书,大多是外科方剂。
不过作者以为,从战国到汉朝,中医学一直在不断进步发展完善中,直至东汉到达第一个巅峰时期。实践有效的经方,在流传中被修改补充,渐渐剔除掉一些先民医方中过分原始、或者不合人性的原材料,如幼女处子、牛羊屎尿等,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经方派的第二种解释,则事关医圣张仲景,以及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
近代经方大家胡希恕曾说过:“循孔穴以行针刺,因有经络脏腑的学说。依证候而用方药,遂有辨证施治的法则,治术的所本不同,故其流别亦自各异也。前者详于《黄帝内经》,后者载于《伊尹汤液》。”

图片

关于这个观点,作者也曾在《中医流派知多少?——先秦三世医学简介》中表达过。针灸、汤液在早期,是可以独立完成治病目标的。治神农学者,皆可称为汤液流派。
汤液流派自神农尝百草起,商朝伊尹接过大旗,一直延续到东汉张仲景。经考证,张仲景整理了流传于东汉的经方著作《汤液经法》,成书为《论广汤液》。张仲景最高成就的《伤寒杂病论》,深受《汤液经法》启发。
这段历史,被皇甫谧记载在《针灸甲乙经·序》中:“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草本》,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
晋朝王叔和搜集整理仲景书,以医经理论注释,起名《伤寒论》;金代成无己再次以《内经》注解《伤寒论》,逐渐抹去了经方中《汤液经法》的影响力,《论广汤液》亦少有人知晓。
后仲景方被奉为“众方之祖”,后世遵从仲景方的医者,也被称为“经方派”。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后世的经方派,其实也是先秦经方十一家中的汤液经法的延续,本质上,还是有着深远的传承渊源。
后世继承仲景思想的医家,在《伤寒学派》上下篇中已经介绍过,所以仲景以后的经方派具体情况,不再赘述。
文字整理/华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