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何科学地出汗?
古人认为,夏是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的时候。一般太阳历的5、6、7三个月,即农历四月五月六月被古人称为“长夏”,最热的伏天称为“盛夏”。中医学认为,五脏之中的心对应夏。夏季以炎热为主,心为火脏而阳气最盛,同气相求,所以夏季与心相应。
夏天也是人们最容易出汗的季节,“阳加于阴谓之汗”,心在液则为汗。人体津液通过阳气蒸腾后,通过开放的腠理和汗孔排出体外,就成为了汗。在《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了汗液是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且与血液有密切关系,所谓“血汗同源”。正常的汗应该是不黏不腻,清澈透明而无色的。而且正常的出汗可以顺应人体阳气的走向,把身体里一些浊的东西排出体外。
自汗盗汗主要是由于机体阴阳失调,腠理不固,以致汗液外泄失常。其原因有很多,病后体虚或本身体质薄弱的人容易肺气不足,表虚不固,腠理开泄失司而致出汗异常;思虑烦劳过度,损伤心脾、耗伤阴精,心不敛营、虚火内生,导致汗液外泄;另外湿热内盛,邪热郁蒸,也会导致津液外泄、汗液增多。对于异常出汗的治疗应该根据个体不同进行对证治疗。预防保健、可以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思虑烦劳过度,保持精神愉快,少食辛辣厚味。还可以通过饮用一些绿茶、苦丁茶或莲子心,来清心火,平复夏季的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