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修行,也要提防陷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修行好像成了一个流行的词。大家对这个词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有的认为修行是为了追求内心平静,有的人认为修行是成为能人异士。其实修行只是一种内心的自我约束与提升,是不断察觉和修正自己的情感、思想、言语、行动、念头等,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然而,在修行的道路上,却布满了各种陷阱,稍有不慎,便可能误入歧途。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修行中容易遇到哪些陷阱:
自以为是,贡高我慢
俗语说“修自己是神,修别人是魔”。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可能因学了一些皮毛功夫或看了几页经典而沾沾自喜,轻视他人,当起了大师随便对人指点江山。不但不能帮助别人,还因为自身德行低下,言行不一而误导他人,甚至灭了他人修行的菩提种子。
易经的六十四卦中,只有一个吉卦就是谦卦。这个规律告诉我们,唯有放下傲慢之心,尊重他人,虚心待人,才能在修行路上不断进步。
道教经典《邱祖垂训文》中提到:“吾教后辈门人,当自闲处揣心。”修行最重要的是修自己的心并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向他人学习。否则虽有修道之相,未断骄慢之心,终有魔障的危险。
注重术而非道
修行最忌讳的是把渡河的竹筏当成彼岸。比如有人会把打坐的时长作为境界高低的标准,以为打坐几十年,吃素几十年就是修行很到位了,这就像大树能活好几百年,但大树不能开悟一样,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这些形式和人为的标准还会让人衍生出攀缘心和分别心,离真正的修行渐行渐远。还有的人把追求那种神奇的反应和神通当做是修行的目的,这就像有人以为自己看到了道光,其实只是对面马路的车灯没关。只注重术(如术数、法术等)的修炼,忽视了大道的领悟无异于舍本逐末,难以达到真正的修行目的。
道教经典《真一经》云:“劝人修道,即以修心。教人修心,自可见道。道不可得见,因心以见。道不可得闻,因心以闻。夫闻见于道,皆因以心。”这句话强调了修心的重要性,指出修心是见道、闻道的关键。因此,修行的过程应注重内心的修炼,通过修心来领悟道的真谛,明确修行的目的和次第,认识到术只是修行的辅助手段,而非根本目的。
提防邪法邪师
在修行过程中,有人以为找个高人拜个老师就能一路开挂。殊不知邪法邪师也是打着修行的旗号,通过搞个人崇拜,或实施精神控制,从而达到招摇撞骗的目的。
要避免这一陷阱,修行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修行的前提条件是做个好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伦理道德,同时要仔细甄别所学道法的真伪和来源并警惕那些过于神秘或夸大其词的宣传,避免受到邪法邪师的侵害。
除此之外,修行不是逃避现实的幌子,不是躲到深山大林不理世事,不尽责任。人生的修行正如莲花在淤泥中生长一样,既出于淤泥而不被淤泥所染。不是因为呆在特地的地方,而是它面对了污泥、用好了淤泥。所以红尘,是修行最好的道场。通过修行让智慧觉醒,克服贪财、贪权、贪色、贪名等人性弱点,学习宇宙大道并运用实践到工作生活之中,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在人生路上体验丰盛和喜悦。
撰稿人/杨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