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时间:2025-03-30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132

提及修行,有的人恨不得吃颗仙丹马上就立即白日飞升,有的人以为拜个名师就从此开挂,有的人以为学点道法知识就功德圆满。然而修行并无捷径,既不能短跑冲刺,也不能一步登天。同时,修行之路也从不坦途,正如湍急河流中逆流而上的舟楫,须臾的懈怠都会令其倒退千里。只因我们与生俱来的懒惰、贪心、愤怒、执着、妒忌、傲慢等人性弱点是修行的最大障碍。要洗涤人性中的劣根性,难度之大,如敌须弥。

《道德经》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修行就好比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不是每天盯着遥远的目标,做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专注在每一个当下并恒持精进,在每一次的思考和自我反省中不断成长,在日积月累的坚持中成就。庄子在《大宗师》中描述的坐忘境界,需要经历堕肢体,黜聪明的层层蜕变。明代高道陆西星在《南华真经副墨》中指出,修真者若想心斋坐忘,必须经历七返九还的反复淬炼,绝非朝夕可成。在浮躁的现代社会,我们的心如同平原走马,易放难收,心中的杂念如川流不息之水,稍一放纵即被裹挟,最终沉溺欲海。修行就是与奔流不息的心念博弈,在无数次心猿意马中收摄。

《坐忘论》中心与道合的理想境界,实则暗含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司马承祯在第七阶泰定中警示:若得泰定,不可便为至道,必须更须移炉换鼎,否则犹有退转之虞。修行的过程恰似逆流行舟者必须持续发力,稍有松懈即被激流冲回原点甚至走偏。因为人性的弱点让修行的路上埋伏了各种诱惑,让我们容易误入歧途,迷失本心。比如遇到道法厉害的人,就一心追寻术而不是道;遇到异能人士,就追逐神通而不是灵魂提升;看到别人赚得盆满钵满,就希望用术法发家致富。再比如有的人喜欢通过诵经、练功等方式修行,但坚持不了几天,就给自己找借口,工作太忙,生活上事情太多,今天喝酒了,明天有应酬,反正就抽不出时间,无论什么形式的修行,坚持都是非常困难的,而放弃则特别容易,因为惰性是人的本能。修行就是时时与自身的习气对抗,让本能的弱点自我消解的过程。如果真有心要做好一件事,是没有任何理由可讲的,因为生活处处是修行,在与家人的生活中多一些宽容与谅解,少一些抱怨与争执;在工作中多一些付出与坚韧,少一些争斗与抱怨,在生活的点滴中日积月累,每天有意识地变好,就是最好的修行。反之如果总给自己找借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修行终会一夜回到解放前。

图片

在信息洪流冲击下的现代社会,人们在欲望之中随波逐流,当物质主义将人生简化为线性积累时,修行重新赋予焦虑的都市人对抗各种压力的精神堤坝,返本还源打开了垂直维度。只有通过修行,我们才能清醒地发现我们不需要用力走进任何人或事,只需用力走向自己,赋予自身应物不迷的定力,在竞争与淡泊、进取与知足之间找到黄金分割点,为自己提供心灵锚点,在瞬息万变中把握不变之道。

更重要的是,修行让我们的生命得以重建。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出的我命在我不在天,不是狂妄的宣言,而是对生命潜能的深刻认知,通过修行,我们能管好自己的心,修正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当我们的言行思想都符合大道的时候,自得称心如意,好运连连。

站在二十一世纪的渡口回望,修行愈发显现普世价值。修行不是对抗激流的蛮力,而是参透水性后的智慧航行;不是苦行僧式的自我折磨,而是与道合真的生命艺术。当我们在物欲横流中迷失方向时,不妨效法古之修士,以绵绵若存的恒心,在时代洪流中划出属于自己的航迹,让生命之舟在逆水搏击中抵达真常之境。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