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里究竟住着多少神明?
在道教的神秘世界里,人体被视作一个小宇宙,与大宇宙相互对应、相互关联。既然天地间有众多神灵主宰着自然现象和万物运行,那么人体这个小宇宙中也应有相应的神灵存在,主宰着身体各部分的功能和生命活动,更与我们的精神、命运息息相关。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探寻人体究竟住着哪些神仙。
一、五脏神:生命运转的主宰
心藏神:心在道教里被视为“君主之官”,心藏神。《云笈七签》中提到,心神名为丹元,“心者,火也,南方太阳之精,主于血脉,其神形如朱雀,象如倒悬莲华”。心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主宰。心正则神明,心乱则神昏。在修行中,通过修炼心神,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能使全身脏腑协调统一,精气神得以凝聚。
肝藏魂:肝神名为龙烟。《太上老君内观经》云:“肝者,木也,东方少阳之气,主于魂。”魂在道教观念里,与人体的知觉、情感等相关,所以道教养生注重疏肝理气,以养魂安神。当人体肝气舒畅,魂有所依,人则聪慧理智。若肝气郁结,魂不守舍,人便容易烦躁易怒,出现睡眠障碍等问题。
肺藏魄:肺神皓华司呼吸。《云笈七签》记载,“肺者,金也,西方太阴之气,主于气。肺神形如白兽,象如悬磬”。魄与人体本能的动作、感觉相关。肺气足则魄强,人在睡眠中不易惊醒,动作敏捷。肺气虚弱,魄的功能也会受影响,易出现气短、乏力、睡眠不安稳等情况。
脾藏意:脾神常在主管人的意念、思虑。《太平经》有言:“脾神常在,与天通气,主养百骸,故曰得一。”脾神的功能正常,人才能思维清晰,记忆力良好。若脾失健运,会导致意乱神迷,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
肾藏志:肾神玄冥主志。《黄庭内景经》云:“肾神玄冥字育婴,百病千灾急当存。”志是人的志向、意志。肾气充盈,人便意志坚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现理想。肾气虚衰,则会使人意志消沉,缺乏进取之心。
二、身神系统:周身的守护者
道教认为人体周身各处皆有神明,如《黄庭内景经》中提到的三部八景二十四神之说,认为人们若能存思这些神灵,则三田五脏的真气调和,不会有疾病,甚至能乘云升仙。
比如,头发有神,名为苍华;眼睛有神,左目为明上,右目为英玄,双眼为日月之精,司视觉;耳神名为空闲,主听觉;鼻神名为玉垄,掌管嗅觉;胆神名为龙曜,主消化和排毒。《黄庭内景经》对这些身神多有描述,如“发神苍华字太元”“眼神明上字英玄”等。这些身神各司其职,守护着人体的各个部位,维持着身体的正常功能。
三、三尸神:体内的监察者
三尸神在道教文化中十分特殊,三尸神被认为是驻身神,会监视、告密、教唆人作恶,是修行的障碍。据《抱朴子・内篇》记载:“又言身中有三尸,三尸之为物,实魂魄鬼神之属也。欲使人早死,此尸当得作鬼,自放纵游行,享人祭酹。是以每到庚申之日,辄上天白司命,道人所为过失。”
三尸神名为彭倨、彭质、彭矫 ,分别居于上、中、下三丹田。上尸神彭倨,常居人头内,令人多思欲,好车马,能使人面生疮、发斑脱。中尸神彭质,住在人肠胃,令人好食五味,喜淫欲,能使人烦恼妄想,口发恶气。下尸神彭矫,居于人足,令人好色、好杀,能使人五情涌动,关节懈怠。三尸神并非善类,它们每到庚申日,便会趁人熟睡,上天庭向天帝汇报此人的过错,以此削减人的寿命。所以,道教修行者常通过守庚申等方式防止三尸作祟,并配合驱除心性和行为的负面因素,从而实现修行的进阶。
道教对人体神灵的认知,并非简单的迷信,而是一种将身体与精神、宇宙相融合的独特哲学与修行理念。通过了解这些人体中的 “神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道教的养生、修行之道,追求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文字整理/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