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营养处方对于疾病治疗起到什么作用

时间:2025-04-06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85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生病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药物治疗,认为只要按要求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疾病就能痊愈。然而,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膳食营养。事实上,一份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处方,能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医疗系统对于膳食营养的重视

虽然在上篇《治病不仅只需要医药处方》文章里已经简要介绍了我们传统医学在治疗上的整体观中,就包涵了营养膳食对疗疾的相关辅助治疗原则。但在我国现行的主流医疗体系中进行试点还是在1985年开始,才有医院设立专门的营养科。

国家卫健委于2022年颁布了《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明确要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都要设立临床营养科,负责制定医疗膳食、肠内营养处方,并规范指导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使用。这为营养膳食处方的实践提供了制度框架。医院营养科主要负责以下事宜:

开展营养方面的筛查、诊断、治疗、宣教及监督;参与重大、疑难等疾病会诊以及后期治疗和愈后过程;规范管理肠外营养执行与医疗膳食业务;提供各类营养建议或处方等等。

随着食物营养知识的普及,民众也越来越重视日常摄取食物的全面性,尽可能的做到碳水、蛋白质和维生素、矿物质等均衡摄入。也逐渐意识到对于生病状态需要有重点的摄入不同营养的食物以帮助身体尽快恢复。

膳食营养处方,简单来说,就是由专业的营养师或医生,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身体代谢状况、个人饮食习惯以及过敏史等多种因素,为患者量身定制的有针对性辅助治疗的饮食方案。这个方案涵盖了食物的种类、数量、烹饪方式以及进食的时间和频率等多个方面。

对于普通人来说,膳食营养处方主要告诉我们不能吃什么、能吃什么、怎么吃以及什么时间段吃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哪些不能吃

很多时候,我们习以为常的饮食习惯和偏好,在患病时可能会成为健康的阻碍,甚至成为患病的主要因素。

比如长期嚼槟榔的口腔疾病患者,医生肯定会明确告知,禁止再吃槟榔;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患者,医生肯定会明确告知,禁止食用生的鱼虾和肉类……

此外,还有虽然某些饮食偏好虽然不是直接导致生病,但也是疾病产生的强相关因素。

比如,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平日里喜爱的高盐食物,像腌制的咸菜、咸鱼,以及加工肉类如火腿肠等,都需要严格控制或避免食用。因为过多的钠摄入会使血压升高,加重病情。又如糖尿病患者,要告别那些含糖量高的饮料、甜点,以及精制谷物做成的食物,像白面包、粥类等,它们会迅速升高血糖,不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再比如痛风患者,海鲜、动物内脏、啤酒等富含嘌呤的食物,容易诱发痛风发作,最好忌口。比如皮肤过敏患者不建议吃海鲜类、光敏类的食物以及避免高甜和辛辣等刺激性口味的食物。比如对于慢性肾病患者,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对蛋白质等物质的代谢能力下降,需要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总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所以,为了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有些食物就是需要暂时或永久的从患者的饮食餐单上剔除掉。


图片

二、推荐吃什么

不同的疾病和身体状态,在满足身体营养摄入的基本需求前提下,还有不同的饮食需求。

对于胃肠道疾病患者、牙科、口腔咽喉疾病患者等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以多摄入一些米粥、面条、肉蛋糜等半流质或软质食物,它们容易被肠胃消化吸收,减轻肠胃负担。同时,搭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果蔬泥,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给身体造成太大压力。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推荐多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橄榄油等,它们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保护心血管健康。此外,全谷物、蔬菜和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富含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脂肪吸收,对控制体重和血压都有积极作用。

对于术后和外伤患者,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等,肉蛋奶和豆制品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骨伤患者则需要多食用富含钙质的食物;便秘患者多吃粗纤维食物;贫血患者需要多食用富含铁质和蛋白质的食物……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身体机能,加快康复进程。

三、选择最适宜的方式吃 

除了关注食物的选择,食物的烹饪方式、进餐频次、摄入总量等诸多细节,都与患者所患疾病及年龄、身体状态密切相关,合理安排这些方面,对疾病治疗和身体恢复起着关键作用。 

在食物的烹饪方式上,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选择。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如胃炎、胃溃疡患者,由于胃肠黏膜较为脆弱,消化功能减弱,宜采用蒸煮炖等温和的烹饪方式,避免辛辣、油腻等充满刺激性的食物。这些方式能使食物变得软烂,易于消化,减少对胃肠黏膜的刺激。

而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为了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降低心血管负担,应避免油炸、红烧等多油的烹饪方法,多选择清蒸、水煮、白灼等方式。

此外,进食频次和进食总量的合理安排也不容忽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的稳定是关键。因此,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合理分配进食时间。比如,除了正常的三餐外,可以在两餐之间适当加餐。而对于需要控制体重的肥胖患者,则需控制食物摄入总量,且夜间不建议进食。

不同的疾病,对于营养的需求是不同的,而不同的身体机能状态,也导致了食物的烹饪方式、摄入总量的不同。总之,食物的烹饪方式、进食时间段以及摄入总量与患者的疾病和身体状态紧密相连。只有充分考虑患者个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才能更好地配合疾病治疗,促进身体康复。


图片

四、让药物与食物和谐共处

药物和食物在人体内共用胃肠道这个 “通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对药物的吸收和疗效产生重要影响。合理的营养搭配,能够为药物的吸收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在服用一些脂溶性药物时,适当摄入富含脂肪的食物,可以促进药物的溶解和吸收,提高药效。

科学安排吃药和吃饭的时间也至关重要。有些药物需要在饭前空腹服用,以便更好地被吸收,如治疗胃溃疡的药物;而有些药物则需要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此外,某些食物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干扰的情况。比如,在服用抗生素期间,应避免饮用牛奶,因为牛奶中的钙离子会与抗生素结合,形成难以吸收的复合物,降低药物的疗效。再如,葡萄柚汁会抑制肝脏中某些酶的活性,影响多种药物的代谢,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升高,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合理的膳食营养还可以减少药物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许多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食欲不振等。通过调整饮食,可以减轻这些不良反应。例如,服用抗生素时,抗生素可能会破坏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腹泻等症状。此时,适当增加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摄入,如酸奶、发酵豆制品等,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了解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遵循医嘱合理搭配饮食,不仅有助于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让身体更快地康复。

总之,膳食营养处方在疾病治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在对抗疾病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依赖药物,还应重视膳食营养。因此,治疗的全过程中,都应该充分重视膳食营养处方的作用,积极与医生、营养师沟通,制定并遵循适合自己的膳食营养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健康状态。 

套用老祖宗的话说就是:“药食同源”。不仅药有偏性,食物也有偏性。有针对性的摄入食物,以其有偏性的补养之力,不仅可以滋养身体,还能温和的纠正体内病情之偏性,最终达到气血充盈、阴阳调和的状态。只有遵循医道的膳食摄入原则,合理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才能增强体力、培补元气,改善身体内在状态,促进疾病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最终目标。

撰稿人/华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