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痛?聊聊腹部分区及疼痛的原因
腹部,俗称肚子,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区域,肝、肾、胃、肠等多个器官皆位于此处。肚子痛是一种常见症状,是身体对各种潜在问题的反应。它可以由轻微原因引起,也可能是更严重状况的信号,下面我们一起聊聊。
腹部体表标志
体表标志是指骨、肌肉或其他组织的某些部分在人体表面形成的隆起或凹陷。体表标志可直接通过肉眼看到或用手触摸到,可帮助我们确定体内器官的位置。腹部体表标志可分为剑突、肋弓、髂前上棘等骨性标志以及其他标志。
剑突,是胸骨下端的软骨,与胸骨连接处称作剑胸结合,是骨度分寸取穴法的重要标志点。
肋弓,肋骨与肋软骨组成肋,人体共有12对。其中,第1~7肋与胸骨相连,第8~10肋前端则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结(10连9、9连8、8连7),第11、12肋则游离于腹壁肌层中。其中,7~10肋软骨依次相连形成肋弓。
脐,肚脐,是脐带脱落后留下的疤痕,平对第3、4 腰椎之间,也是神阙穴的位置。
髂前上棘,为髂[qià]嵴前方突出点(棘[jí],泛指有刺的草木)。髂脊是髂骨翼的上缘。
耻骨联合,为左、右两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连结处。耻骨联合上缘外侧约2cm处为耻骨结节,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则为腹股沟。
白线,又称腹白线、腹中线,位于腹前正中线的深面,由腹前外侧壁三层扁肌的腱膜交织而成。白线附着于剑突与耻骨联合之间。
半月线,白线的两侧为腹直肌,腹直肌外侧缘的弧形线则为半月线,又称腹直肌线。传说中的8块腹肌即是腹直肌。
腹部分区及脏器投影
腹部分区有较为简易的四分法和临床常用的九分法。四分法是以脐为中心,以通过脐的一条垂直线和一条水平线将腹部分为左上腹、右上腹、左下腹、右下腹四部分。
九分法则是由两条水平线、两条垂直线组成的“井”字形网格将腹部分为九个区。其中,上水平线为经过左、右两侧肋弓最低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经过左、右两侧髂前上棘的连线;两垂直线分别是通过左、右半月线或腹股沟中点的垂线。九个区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分别称作:左季肋区、左腰区、左腹股沟区(左髂区);腹上区、脐区、腹下区;右季肋区、右腰区、右腹股沟区(右髂区)。
脏器投影是指内脏器官投影到体表的相应位置。例如我们熟知的右季肋区有肝的投影,右髂区有阑尾的投影,左季肋区有胃、脾的投影等,更多腹部脏器体表投影可参考下方图表。
肚子痛的可能原因
肚子痛,除了肌肉疼痛外,多数与内脏有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判断其原因。
依据疼痛位置判断,例如右季肋区疼痛可能与胆囊疾病相关,像胆囊炎、胆结石;腹上区疼痛可能涉及胃部问题,像胃溃疡;腹下区疼痛则可能与泌尿系统结石或妇科疾病有关。
依据疼痛性质判断,疼痛也可分为多种类型,如钝痛、锐痛、灼烧痛、按压痛、转移性疼痛等。像肠梗阻、输尿管结石等痛感比较剧烈;肝炎、胆囊炎等按压腹部时痛感会加重;急性阑尾炎有转移性疼痛症状,疼痛开始于腹上区,逐渐移向脐区,最后转移并局限在右髂区。
依据伴随症状判断,有的腹痛会伴随有其它症状,如发烧、呕吐、呕血、黑便等。例如,十二指肠溃疡可能伴有黑便症状;胰腺炎、腹腔感染等可能引起发热症状。
非腹部脏器引起的疼痛,有些肚子痛可能是其他部位的器官疾病通过神经传导产生的疼痛。如心绞痛、肺炎等可能引起腹上区疼痛,通常有胸闷、气短等伴随症状。
腹部器官共同参与了消化吸收、排除废物等生理过程,其健康状况对人的整体健康具有决定性影响。肚子痛是我们绝不能忽视的信号,尤其表现有伴随症状的疼痛更需高度重视,像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等急重症若未能及时干预,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最后,本门道医四象脉诊,以气成象,可快速定位各类疼痛,实为居家旅行、日常保健之必备良技。
文字整理/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