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药物的毒、副作用?

时间:2025-05-14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38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正如同老祖宗讲的那句话“是药三分毒”,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药不仅可以治病,还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说白了,就是药物的毒副作用。

可药物的毒、副作用常常被人们混为一谈,但实际上它们在成因、表现以及管理方式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正确地认识并科学地应对药物的毒性反应和副作用,是保障用药安全、达到治病效果的前提条件。

一、毒性反应与副作用:不可混淆的两类风险

1、副作用——药理作用的“无心误伤”

副作用是药物在正常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本质上是药物固有药理特性的一种延伸。就如同道家所讲的事物的两面性,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附带一些其他的影响。

副作用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能存在副作用。例如阿司匹林,在发挥解热镇痛作用的同时,可能会刺激胃黏膜。但副作用具有可逆性,通常在停药后便会自行缓解,比如一些抗过敏药在服用后可能会引起嗜睡,当停止服用后,这种症状便会逐渐消失。

例如在西药中的布洛芬,在起到止痛作用时,可能会引发胃部灼热感;在中药中,麻黄在发挥平喘功效时,可能会导致心悸或失眠的情况发生。

图片

2、毒性反应——过量或蓄积的“致命威胁”

毒性反应与副作用不同,从道家的理念来理解,这是违背了药物使用的“度”而产生的不良后果。毒性反应是由于药物剂量过大,比如误服了超出正常剂量的药物,或者是长期用药,导致体内重金属积累,从而造成机体功能或结构的损伤。

正如同一句网络热梗:脱离了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毒性反应对剂量有要求,只有超出了安全范围才会发生。例如对乙酰氨基酚,正常剂量使用时是安全有效的退烧药,但过量服用就可能导致肝坏死。而且有些毒性反应具有潜在的不可逆性,像链霉素导致的永久性耳聋,一旦发生,对身体的损害是难以挽回的。

例如,化疗药物常常会引发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减少,这是因为化疗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骨髓造血细胞也产生了毒性。在中药里,未经炮制的生附子,因其含有毒性成分,过量或不当使用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两者的常规区别在于:副作用发生在治疗剂量内,是药物正常使用时的附带影响,危害程度通常轻微,结果是可逆的;而毒性反应是在超剂量或蓄积的情况下发生,往往是由于滥用或误用药物,其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甚者可能危及生命。

二、毒、副作用的临床表现

1、副作用的“信号”

胃肠道反应是较为常见的副作用,比如抗生素在服用后,可能会引起腹泻、恶心等症状,这就像是药物在人体内运行时,对胃肠道这个“内环境”产生了一些干扰。中枢神经也可能受到影响,像抗抑郁药可能会导致头晕、失眠,使得人体神经系统的平衡受到一定冲击。

在中药也会有类似情况,例如板蓝根冲剂,虽然是常见的清热解毒中药,但有些人服用后可能会引发皮疹。还有一些中药可能会导致轻微的代谢异常,比如长期服用人参,可能会引起血压波动,这是药材在调节人体气血运行时,对血压这个代谢指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毒性反应的“警报”

西药的毒性反应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损伤。急性中毒如镇静药过量使用会导致呼吸抑制,这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直接威胁。慢性损伤则如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导致胃溃疡或肾损伤,这是药物在长期作用过程中对人体器官的逐渐损害。

在中药方面,急性中毒的例子有马钱子,误服后可能会引发全身抽搐,严重威胁生命安全。蓄积毒性则如含朱砂(硫化汞)的中成药,如果长期使用,会导致汞中毒,出现震颤、肾衰竭等症状。

图片

三、理性面对毒、副作用

1、安全用药、随时监测

谨遵医嘱、安全用药是理性面对药物毒副作用的首要关键。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都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嘱托,切不可随意加减药量,或者与其他药物混合服用。

服用药物以后,随时监测也是保障安全的重要环节。长期用药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密切关注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通过定期监测,能够及时发现药物对身体的潜在影响,从而调整治疗方案,保障身体的健康平衡。

2、破除思想误区、正确对待

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思想误区,比如“是药三分毒”为了避免中毒,在该用药的时候也不用药。

比如“中药纯天然无毒无害” 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错误观念。虽然中药多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都是安全无毒的。

“副作用越强药效越好” 同样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药物的副作用和疗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而疗效则是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多吃补药大补身体。”有些人为了健康,就迷信吃药吃各种补剂。这也是不正确的观念。该吃什么药、吃多少、以什么方式吃,都需要听从专业医师的判断,切不可由着自己性子来。

对于没有医学基础的人而言,就是要遵医嘱用药,详细阅读用药说明,不自行改变药方、药物剂量、服药疗程等。及时跟医生反馈服药后的身体感受,这是对药物使用的基本要求和对自身健康的负责。

所以,药物的毒、副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也是能被我们现有的医学水平驾驭的,并不是可战胜的洪水猛兽。只要我们把正确的用药观念武装到头脑里,谨遵医嘱用药,及时沟通用药反馈,就能保障用药安全啦!

撰稿人/华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