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军训日,谨防中暑时
炎热的8月终于过去,到了新生入学的时间了。在我们国家,不论是新升入中学还是大学的学生们,通常都是以军训拉开新的学习生活。军训可以磨练意志,对每一个少年学子都大有裨益。
不过军训的时候,秋老虎常常会发威,习惯了空调保佑下的学生,难免会中暑,甚至会发生学生因为中暑而离世的悲剧。今年2020年8月28日就发生了一起临澧县中考765分学霸军训中暑离世的悲剧,再次给千万家长敲响警钟! 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突然陨落,生命永远停留在了高一开学前夕。每当这样的新闻传出时,总让人无比地痛心和惋惜。
而且这并不是个例,再往前看:
2017年,浙江乐清某中学女生高某某,参加军训时猝死。
2016年8月13日上午,陕西泾阳一16岁男生黄某在学校军训时突然头晕、呕吐,送医抢救1小时后不幸身亡。
2015年9月15日上午8时许,广州白云区钟落潭的某学校一名张姓新生在军训时突然晕倒,急救一个多小时之后,医生宣布该男生不治死亡。
2015年9月21日6点左右,在东华理工大学,一名大一男生像往常一样去参加军训,不料刚到军训的篮球场就突然倒地死亡。
2014年8月25日上午10时左右,在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滦镇十字西边的西安市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某中学的一名高一新生在军训时突然晕倒,后送医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4年8月26日,河南省某中学军训后1小时,14岁男生飞飞(化名)栽倒在学校餐厅内猝死。
这一条条的新闻背后是多少欲哭无泪的家人……
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今天就介绍一下道医预防和治疗中暑的方法。
一、何为中暑
中医一般所谓的暑症,其所包括范围甚广,广义言之,凡属夏季之一切热性病,均可以包括在暑症范围之中。
《黄帝内经·素问·热病论》谓:“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明代医家王纶的《明医杂著》谓:“霍乱吐利、痰滞呕逆、腹痛泻痢……乃因暑而致之病也,以其因暑而得,故亦谓之暑病”。
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谓:“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湿温者,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也。”
《景岳全书》谓:“暑本夏月之热病,有中暑而病者,有因暑而致病者。”
由上面可知,夏天发生的温病、霍乱吐泻、腹痛泻痢等疾病,中医均皆列入暑症范畴,于此可见暑症范围之广,但是我们常说的中暑,主要是狭义的中暑,主要是因气候炎热直接或间接引起之中暑症状。
二、中暑的成因
中暑的成因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产热增加
在炎热高温季节或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环境下劳动,防暑降温措施不足等。
2.机体散热减少
环境温度、湿度高,通风不良,汗腺功能障碍等。
3.机体热适应能力下降
年老体弱、产褥期女性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的患者热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同等环境下更易发病。
三、中暑的分类
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症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重症中暑
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军训时的导致学生死亡的,就是这种。它发病快速,病情危重!
四、中暑的预防
关于中暑的预防,一般说来与其病因,病机相适应,亦即应从外因与内因两方面来进行预防,中暑的预防,归纳之,大致有如下几点
1.避免过度劳动
因为中医认为中暑症状的发生,常系由于在炎热气候中过度劳役所致,李东垣谓:“暑症多为天气大热之时,在于路途中劳役得之,或在田野间劳形得之。”
2.注意起居饮食
居住地要清凉通风,但不宜阴冷潮湿,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洁以清淡为宜,在夏月不宜多食浓煎厚味,或过分油腻之品,饮料方面可常用绿豆或荷叶煎水,放白糖少许代茶,也可以常服六一散,在注意起居饮食方面,对于预防中暑是很重要的,因为中医认为在起居饮食失节的基础上,常常容易发生中暑,喻嘉言谓:“因避天日之暑热而反受阴湿风露瓜果生冷所伤。”
3.注意营养
夏月人体负担和消耗都比较大,因此必须注意营养,营养缺乏,可以使人正气衰弱,容易发生中暑,李东垣谓:“暑症……有修善常齐之人,胃气久虚而因劳役得之。”
4.节制色欲色
欲过度可以使人虚损而致暑邪乘虚发病,因此在夏月中,中医认为必须节制色欲,朱肱《活人书》谓:“夏一季是人脱精神之时……是故尤慎房室,固养精神。”
5.慢性疾病早期治疗
慢性疾病患者,体力虚弱常常因为不能适应亢热天气,容易发生中暑,因此对于慢性疾病必须早期治疗,喻嘉言谓:“平素积痰充满经络,一旦感召盛暑,痰阻其气,卒倒流涎,此湿暑合病之最剧者也……平素阳气衰微不振,阴寒久已用事,一旦感召盛暑,邪凑其虚,此湿暑病之得自虚寒者也。”这些都说明平素体虚的病人,容易中暑。
五、中暑的治疗
一、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