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祖天师禁忌“四不食”的真正原因你知道吗?
很多人都知道正一道在饮食上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戒律即“四不食”,指的是不食“狗、乌鱼、鸿雁、牛”,祖天师张道陵禁忌“四不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一.不食狗,因其忠
狗一直都是忠诚的象征,是百姓看家护院的不二之选,清段玉裁《玉篇·犬部》称:“狗,家畜,以吠守。”
古人表示忠心的时候,多会说:愿效犬马之劳。在十二生肖中,狗排在第十一位,有着“金畜”“玉犬”的美名。禁食狗肉正是因为狗是忠诚的体现。
二.不食乌鱼,因其孝
民间把乌鱼也称为“孝鱼”,乌鱼在产卵时一般不会进食,而且母鱼在产下幼卵后视物不清,没法自己去寻找食物,此时一部分幼鱼会游到母鱼嘴里,让母鱼充饥,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让母亲饿死。
百善孝为先,道教推崇的积德行善,也非常重视孝道。道教素有“忠孝之道”之说,《太平经》有云:“天下之事,孝忠诚信为大。”《虚皇天初真十戒文》亦说:“仙经万卷,忠孝为先。”因此狗的“忠”和乌鱼的“孝”都是道教修行的基础。
三.不食鸿雁,因其节
大雁是一种群居鸟类,一只雌雁配一只雄雁,假如一只死去,剩下的孤雁至死也不会再找别的伴侣,是坚贞不渝的象征。因此大雁的身上体现出忠贞有节的品性,古代婚娶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中,有五项都与大雁有关。
四.不食牛,因其义
在古代牛是一个家庭当中非常重要的劳动力,许多朝代都是禁止杀牛的,而且罪行不小,除却官方的禁令,道教不食牛肉主要是因为牛的习性等方面。
牛性格温顺,一辈子在田地里干活,任劳任怨。道教劝善之书《牛图经》有记载:“劝人听我说因由,世间最苦是耕牛, 春夏秋冬齐用力,四时辛苦未曾休……劝君食味将牛戒,无牛亦有好珍馐,人从是处行方便,无量阴功万古流。”通过对牛的各种描述来表达牛的勤劳与善良。
传说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老子得道成仙时青牛也一起成了灵兽,因此老子也被称作青牛师、青牛翁。为了表达对老子的敬意,所以禁食牛肉。
文字整理/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