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符咒?

时间:2021-09-02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2699

“符咒”是符箓与咒语的合称。一般地说,“符”指的是用朱笔或墨笔所画的一种点线合用、字图相兼且以屈曲笔画为主的神秘形象,道门中人声称它具备驱使鬼神、治病禳灾等众多功能;“咒”指的是具有特殊音频效应的口诀,道门广泛地用以养生辅助、祈福消灾或者召驱鬼神以达到施行者的特殊目的。

图片

符箓的由来及其结构功用

关于“符”的起源,说法不一,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种。第一,以为它起源于古老的云书。相传黄帝作“云书”,故以“云”纪官。作为一种神秘文字,云书在早期为巫师所垄断,随着道教对巫术的吸收运用,云书也成为道教主要法术之一,并逐渐变迁着。第二,认为“符”是由古代君主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用的凭证发展起来的。开始时以竹为之,后来用金、铜或玉制成,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伪。第三,认为符与桃梗传说有关。在传说中,桃木与缣绢等皆可以驱鬼避邪。《荆楚岁时记》说:“桃者五行之精,厌服邪气,制百鬼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桃木与缣绢等附着在上面的文字图形(如桃印、桃符、缣绢书写)逐渐与其载体分离而成为驱邪避鬼的象征。

从以上关于符的起源的诸种说法中,我们可以发现符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形式特征,即字画点线相结合的图案样式;二是功能特征,即被当做人与神交感的一种工具。所谓“符者,合也,信也,以我之神合彼之神”,“此作而彼应,此感而彼灵”

至于“箓”,作为道教的秘文,原指簿书。《太上赤文洞神三箓》引隐居先生陶弘景曰:“箓者,本曰赤文洞神式。”所谓“赤文”指的是箓的书写方式,而“洞”与“通”之义相合,故“洞神”即为通神。在道门中人看来,箓正是以赤文跟神相通的方式。箓具有两种不同的功能:一是表明道士名登道箓,才有学道和施行法术的资格;二是用以奏请和召唤神灵,以对付妖魔邪鬼的威胁。箓的两种功能决定了它的两类内容:前者为道士名册,称为“登真箓”,记载道士的姓名、道号、师承和道阶;后者是天神名册,载有天神的名讳、职能等。

由于符和箓的书写方式和基本性质大体相似,后来道门中人遂将之合为一类而用之,称为“符箓”。

咒语的缘起与特点

图片

“咒”,又称“祝”,指一些被认为对鬼神、自然事物、社会现象有神秘感应或禁令性质的语句。道教的咒语吸收了原始咒语的某些特点。其施行体现了道士力图通过声音的振动传播信息,从而与天神感应而使之显灵。他们希望在这种活动中能够促使心目中有一种美善境界产生,或者促使某种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恶果消失。《太平经》说:“天上有常神圣要语,时下授人以言,用使神吏应气而往来也。人民得之,谓为神祝也。”《太平经》所指的“祝”也就是咒语。按照该书的看法,这种咒语乃是神灵秘密授予人的,所以人就可以凭借它与神灵“应气”,从而调遣神灵“往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太平经》这段话代表了道门中人对于咒语的基本理念,在其背后隐藏着远古先民力图透过某种超自然力量以补充人类能力不足的心愿。

在道教中,咒语与符箓常常是结合使用的。道门中人行其术,或以咒语为主,兼之符箓,或以符箓为主,兼之咒语。这就是为什么常常把咒语与符箓合称为“符咒”的缘故。

文字整理/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