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改运方法,看似简单却蕴含了大道之秘
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意为当一个人的德行配不上自己的地位或者智慧很小却图谋很大,必然会有灾祸。
如何提高“德”使之配“位”呢?有一种方法是增强德行、改善运势、乃至得道成仙的必要途径,看似简单,却蕴含了大道之秘,那便是——积行累功。
积行累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自上古时期便不断探索总结自然规律,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了许多符合天道的传统美德,其中就包括积行累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行善积德。
古人非常重视积行累功,认为做善事可以增加福报。古代有一类书名为“善书”(也称劝善书),书写形式通俗易懂,专门宣传因果承负、劝人行善积德。宋代至明清是善书最为盛行的时期,从官方至民间大量刊印。这类书籍儒释道三家都有,而道教劝善书因出现的时间较早、影响较大而起了带头的作用。《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合称民间《三圣经》,影响最为深远。
历代统治者都推崇“以德治国”,这也促使了各类善书大量流行于世。因果承负观念深入人心,增强了人们对天道的敬畏,有助于净化世风、维护社会稳定,也使得积行累功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积行累功可以提升个人乃至家族运势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积行累功可以增加福报,从道教承负思维来看,这不仅会改善个人运势,甚至还会提升家族运势。
北宋陈抟老祖所作奇书《心相篇》,指点人们认清天道、人心,开篇言到“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点明了心性与言行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祸福。
积行累功是得道成仙的重要途径
道教认为神仙可学,但学神仙是有途径和方法的,积行累功是得道成仙的重要途径。
太上道祖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提出的“善”不仅是证真成仙的一个法门,更是劝诫世人要行善积德,了悟大道真谛。
萨祖在《雷说》中记载,萨祖之师传道萨祖时曾对萨祖说:“子当利物济人,积功累行,庶得诸天拥护,魔王保迎,易于成就。”萨祖遵从师训,因施财合药济群生而积行累功,因不断积行累功而功德圆满,修成至道。所以《萨祖宝诰》赞颂萨祖:“施财合药济群生,积行累功修至道。”
道教积极劝导世人多行善举,积功累德,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具有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性。也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引下,大凡成仙得道之士,皆践行济物利人、积行累功,
积行累功方能厚德载物,看似简单,知易行难。切记不可为了积功德而积功德,应当发自内心,尽力而为。自私自利者,违背天道,人生就很容易进入恶性循环;有德者心怀慈悲,更接近于道,路会越走越宽。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积行累功,大道至简,或勤而行之,或若存若亡,或大笑之,全在个人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