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道修行,当重尊师
修行人,都会有自己的师父。学道修行,最重要的也是师父。法脉的传承是师父,没有师父就没有传承,没有传承就没有修行的心法,修行就不会有所成就。
学道,不是社会上一般意义的知识技能学习,不是学了点本事就可以妄自尊大,把自己的师父抛在脑后,而是要终身追随师父学习。所以这里要强调:入道修行,当先尊师!
何为师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不同于社会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老师只是进行方法的传授,道教师父,除了方法传授外,更重要的是心法的传授,是“灵”的传递与印证,师父是道法传承的纽带,几千年来,道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就是通过师徒间口传心授来实现薪火相承。
为什么要尊师?
“尊师重道”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拜师之后,便将称呼由“师长”改为“师父”,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父恩同再生。晋葛洪《勤求》中有言:“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修行先做人,做人先行孝,这是数千年来中国所行的孝道,孝顺父母是孝,尊重师父亦是孝,对待师父应该和双亲等同对待,能做好这些的弟子,才能得祖师爷的庇护与加持。

“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修道是很长远的路,学道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是修行的实践。在具体修习道法的过程中,若法理未透,很容易出现各种偏差,师父的引导就尤为重要,只有在师父的教诲下修炼才是安全的。你到了什么阶段,师父会告诉你;下一步要怎么走,师父会指点你;你的境界是否超过了前一阶段,师父会给你证明。在修行道路上,师父教你学道修行,助你得悟正道,是你的引路人、接引人,“尊师”,也是祖师对你心性的考验!
尊师,即是修行!
玄门之内,为人师者文化程度高低不同,有的出口成章,有的表达费力,有的随和宽厚,有的不易接近,有的性格外向,有的不善言谈,对修行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但作为弟子,不应该奢求过多,而应习师之长,发自内心尊重师父。应该明白,所有术法修行,都建立在自身的修为和功德之上,当修行到一定阶段,修为心性达到师父的要求,师父自会有所安排,切不可今天拜师明天就向师父讨要秘法秘术。现实中经常出现一些弟子因为传授修行之事,与师父和师兄产生隔阂分歧,渐渐疏远,或者转投他派。这些人最初拜师的目的就有较大偏颇,或只想着让师父帮助解决生活工作上的困难与烦恼,或是贪求师门道术神通,一旦没有达到预期,就立马心中无师,恶言相向,甚至诋毁师父,这其实都是修行态度不端,本末倒置,泯灭了向道初心。
不论拜师前如何显贵、如何位高权重,一入山门成为祖师弟子,都要清空自己,清净内心,顺其自然,从而修得与道合真,切不可因世俗利益你争我抢而有违师门戒律。人要有感恩心,事事换角度,多为他人着想,对师父的尊重和感恩,就是你心性最好的评测。
若你与自己的师父许久未联系,多年未谋面,可以抽个时间去拜会师父,送去一声问候。祈愿天下道友,皆长存恭敬之心,奉师尊为上,福寿康宁!
文字整理/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