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说养生

时间:2022-01-25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1239
历时27年,全书共52卷,记载药物1892种,收录方剂11096条,附图1109幅,这几组陌生的数字全都指向大家非常熟悉的一本书 —《本草纲目》。说到《本草纲目》,即便不是医学领域人士,也知道这本书是一部药物学著作,作者是明代被誉为“医圣”、“药圣”的濒湖先生李时珍。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本草纲目》还囊括了非常多的养生保健内容,说是古代的“养生圣经”都不为过。今天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它蕴含的养生之道。
 药物养生 古代的医家和道家都会采用服食药物的方法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像具有“不老不夭”、“轻身好颜色”、“耳聪目明”、“坚发齿”等等功效的药物,《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四五百种之多,比如人参、白术、灵芝等;延年益寿的方剂有89条,比如到现在仍被广泛使用的琼玉膏、还少丹等。除开药物补养,《本草纲目》中还收录了百余种具有美容养颜、强身健体、利水消肿、活血化瘀等功效的花药。比如可“轻身、不饥、耐劳”的辛夷花、旋覆花、地黄花等;比如可“做面脂、润燥香肌”的茉莉花;可“做香泽、去风气”的水仙花;可“令人好颜色”的桃花,等等。
图片
 食物养生 是指在日常生活种通过均衡膳食营养而达到身存正气,邪不可干的养生目的。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本草纲目》中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书中收录了药粥53种,可见李时珍对于药粥的推崇。除此外还录有43种食用水与药用水,127种果品和105种蔬菜,以及73种谷物。
 药酒、茶水养生 药酒养生是指将药物浸泡于酒液中,制成富含药效的酒剂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汉书·食货志》中说:“酒,百药之。” 因酒体本身具有温通气血、舒经活络的作用,再与药物相结合,可宣散药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李时珍认为少量饮酒可“活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他将适合的药物入酒,制成却病延年的药酒,如有“和血脉坚筋骨、止诸痛调经水”功效的当归酒;如有“补中益气、痛治诸虚”功效的人参酒;如有“润五脏和血脉、久服除五劳七伤”功效的天门冬酒,等等。
 我国是茶的原产地,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神农时期。《本草纲目》中云:“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降则上清矣”,李时珍认为茶“可升可降、还可固齿消蠹、最能利头目”。历代中医药文献的记载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降脂降压、美容减肥、调节免疫力等多种功效,对人体养生保健有重要作用,对于治疗部分疾病有辅助疗效。
 内修养生 《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内修养生方法包含了精气神的修炼、胎息行气、周天功法与奇经八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是中医与道家关于精气神相生化的理论,李时珍以此理论为基础,分列出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的不同修炼方式。
“胎在母腹,脐连于胞,胎息随母”,李时珍认为脐是人的命蒂,可用行气的方法,构建人与自然的相依关系。
周天功法是在精神内敛的基础上,以内气沿任督二脉等经络路线周流运行的一种内修功法。由于练习周天功法需要对人体的经脉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李时珍通过对历代典籍中奇经八脉记载的搜集,整理归纳出每条奇经的走向和所主病症表现,并将自己的见解融汇于内,因而著成《奇经八脉考》一书。
自古医道同根同源,《本草纲目》博通百家,并结合作者自身的临床经验,对于金石药物的服食和内修等道家养生术提出了独到而客观的见解。如服食金玉可不老不死之说,李时珍认为血肉之躯当以水谷为生,胃肠经不起金石玉石这样的重坠之物。如服食石钟乳可长生之说,李时珍认为石钟乳可令阳气暴充,显得身体强壮,但长期服食会导致营卫不合,发展为淋证、渴证。如坚持服食黄连可致长生之说,李时珍认为黄连是大苦大寒之药,久服会使人化火发热,导致脏气偏胜,有暴病而亡的可能。
综上所述,李时珍对于这些服食之说的批判,是源自人们渴望长生的心理,从而对于“服食”一事盲从偏信,并非金石玉石之错。所有的养生方式都要因人而异,要因时因地制宜,即便是针对身体疾病而进行的服食,也应病愈即止。
图片
因人而异 《黄帝内经》中根据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以及成长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创建了以阴阳、五行、体态、禀性这几种类别的体质。《本草纲目》吸收了体质理论,并结合药物的性用,提倡因人用药、随证用药。如猪肉,肥热体质的人宜食之;如红蓝花,活血止痛,体瘦的人宜食之。
因时用药 四时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人体的五脏对应四季,生理和病理都会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四时五脏阴阳”,《本草纲目》据此提出了“岁物专精”之论,认为“司岁备物,则无遗主矣”。如春月宜用辛温之药,夏月宜用辛热之药,长夏宜用甘苦辛温之药等,做到“顺时气而养天和”,同时也提出临床要充分考虑时令对于生理病理的影响,要做到相机用药,不可拘泥于顺时用药的原则。
因地制宜 《本草纲目》有云: “人乃地产,资禀与山川之气相为流通,而美恶寿夭,亦相关涉…则人赖水土以养生…”李时珍认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并非独立存在的个体。人的美恶寿夭均与水土之性相关,所谓“暑气多夭,寒气多寿”,选择符合自身体质的水土作为生存之地,这样才可以做到养生去疾。
如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也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可以说已逐步进入全民养生时代。大家在提升健康理念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养生方式,切不要盲目跟风。中医是一门科学,人体更是复杂精密的系统,不论治病还是养生,都不可能千人一方、千篇一律。
综上所述,《本草纲目》中的养生理论充分体现了天人相应的观念,依据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随证用药的原则,真正做到了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符,值得医学和养生爱好者认真研读、身体力行。
文字整理/华妘